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兀良哈台

兀良哈台

①(1201—1272)蒙古国大将。又译兀良合台、兀良合歹、兀良合带。兀良哈氏。开国功臣※速不台子。初侍从成吉思汗孙蒙哥,掌宿卫事。太宗五年(1233),随汗子贵由征辽东蒲鲜万奴。七年,从拔都西征,破钦察、阿速、斡罗思,深入孛烈儿(今波兰)、捏迷思(今德意志)等国。定宗后海迷失称制三年(1251),附和拔都,力主拥戴蒙哥即汗位。宪宗二年(1252),副汗弟忽必烈统军南征。次年,分兵三路,统西路军渡金沙江,入察罕章(即白蛮),与忽必烈中路军会合,占大理城。后受命留镇云南,取善阐(今昆明)等城,俘大理国主段兴智,两年中先后平大理5城、8府、4郡及察罕章、合刺章(乌蛮)等37部。六年,奉命攻南宋四川州县,于马湖江败宋将张都统5万兵,夺取船只200艘,继进军嘉定、重庆,抵合州。次年,以功加封都元帅,还镇大理。冬进军安南,迫降安南王。八年,奉诏回师北上,配合蒙哥汗、忽必烈二路军围攻南宋,连下贵州、象州,入静江府,破辰州、沅州,直抵潭州(今长沙),大小13战,杀敌数万。中统元年(1260),返开平(后改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解兵权,以其弟阔阔带代之。仁宗延祐(1314—1321)初,追封河南王。 ②见“悟良哈台”(1926页)。

猜你喜欢

  • 札萨克图汗部

    喀尔喀蒙古四部之一。以汗号得名。成吉思汗十九世孙赉瑚尔为喀尔喀左翼长,称汗,明末传子素巴第,始称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衮布、车臣汗硕垒并称三汗。清崇德三年(1638),其部谋掠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因

  • 松饼

    朝鲜族传统食品。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卸下上元禾竿谷,作白饼。大者如掌,小者如卵,皆作半壁样,蒸豆为馅。隔铺松叶于甑内,蒸熟而出,洗以水,涂以香油,名曰松饼”。今做馅的品

  • 莫瑰夺石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12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莫瑰夺石为辽穆宗※延昌宫下之一抹里。

  • 海努克庙

    黄帽派喇嘛庙。一名银顶寺。位于伊犁河南海努克(今新疆察布察尔锡伯族自治县境内)。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一说策妄阿拉布坦)在位时建。有都纲三层,覆以琉璃,垣周一里许。与固勒扎庙隔河相望。聚集喇嘛数千人

  • 那颜

    蒙古语音译,意为“官人”。又译诺延。《元史语解》卷24:“诺延,官长之称”。是在阶级分化基础上从氏族部落中分离出来的游牧贵族。据《元朝秘史》,成吉思汗十二世祖时(约9世纪后半叶),蒙古已有此称。蒙古诸

  • 赶秋

    ①苗族节日。每年夏历立秋日举行,延续二三天。相传,古时有一苗族青年巴贵达惹,为寻找心爱的姑娘七娘,设制了一种可以同时乘坐8个人的风车式秋千。在秋千上男女青年对唱苗歌。最后终于通过对唱找到了七娘,结为伉

  • 刀金宝

    1708—1729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又作刀金保。傣族。车里宣慰使※诏匾勐子。雍正二年(1724)父卒,清云贵总督鄂尔泰请准以其承袭。七年(1729),清廷以思茅等六版纳

  • 陀比

    明代云南临安府钮兀哈尼族首领。明初,朝廷为鼓励农垦,对率众开辟荒山、扩大耕地面积的哈尼族族首领授予土官职衔,世领其所开辟地区。宣德八年(1433),置钮兀长官司,与任者等朝贡至京,因地远族众,请授职以

  • 编架弩

    瑶族一种传统的狩猎工具和自卫武器。俗称“瑶人弩”。以硬木为弓,其弦多用山中韧藤,竹作箭杆,以软皮为羽,前有铁镞,或包以铁皮,有些箭镞还涂以毒汁,利用编架定点发射。据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载,弩架分大小

  • 踏犁

    壮族传统翻土工具。亦称脚犁,壮语称踏所。流行于广西壮族山区。为木架铁铧。犁架由扶手、犁杠、脚踏木组成,多为农民自制;铧口用生铁铸成或用熟铁打制,重约2斤。功效比牛耕低一至数倍,但适用于多石、巨根错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