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僧格

僧格

①见“辛爱黄台吉”(1108页)。 ②(?—1671)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又译僧厄。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第五子。清顺治十年(1653)继承父位。因异母兄车臣、卓特巴巴图尔不服,谋取而代之,彼此战乱不绝。后得卫拉特“丘尔干”(联盟)首领鄂齐尔图汗、叔父楚琥尔乌巴什支持,挫其谋。十六年(1659),战祸重启,与鄂齐尔图汗联兵,溃其众。翌年夏,于喀喇呼济尔举行会盟,迫车臣、卓特巴巴图尔承认己之合法地位。十八年(1661),偕鄂齐尔图车臣汗攻阿巴赖台吉,迫其退居额尔齐斯河旧牧地。为加强与清朝政府的政治、经济联系,于康熙五年(1666)、六年、八年相继遣使至北京纳贡,受厚赉。坚决反对沙俄的侵略和掠夺,康熙四年(1665),严辞拒绝俄国使臣布宾内要其称臣纳贡的无理要求,强烈提出,俄国当局不得任意拘留其捷列乌特贡民。次年,给库尔文斯基挑起的所谓“礼仪之争”以坚决回击,要求俄国政府必须将被拘的捷列乌特人迅速送还,并派人至托木斯克交涉,遣兵包围克拉斯诺雅尔斯克。九年(1670)底,遭车臣、卓特巴巴图尔袭击,被杀。③清朝大臣。喀尔喀蒙古人。巴林氏。以父康喀功,袭为佐领。雍正五年(1727)正月,赴藏办事,参与平定阿尔布巴之乱。八年(1730),领兵出防腾格哩、达木,控制入藏之路。九年二月,雍正帝以其在藏年久,命回京,因新任之人不悉西藏事宜,留办事一年,并赏银千两。十年,由理藩院侍郎升为镶红旗蒙古副都统,仍留藏。十一年(1733)返京。

猜你喜欢

  • 德沛

    ?—1752清宗室大臣。字者。字济斋。满族。爱新觉罗氏。郑献亲王济尔哈郎从曾孙,贝子福存第八子。雍正十三年(1735),封三等镇国将军,任兵部左侍郎。乾隆元年(1736),改古北口提督。二年,官甘肃巡

  • 博巴克

    清代新疆喀什噶尔伯克。维吾尔族。道光六年(1826),张格尔率军窜犯喀什噶尔(今喀什)时,率众从叛。奉张格尔命,带兵自叶尔羌(今莎车)至柯尔坪抗御清军,被击败。张格尔覆亡后,窜逃浩罕。十年(1830)

  • 苏吉碑

    突厥文碑铭。1900年在今蒙古国北部苏吉大坂附近发现。共11行。为回鹘汗国灭亡(840)后不久建立。碑主自称黠戛斯人之子,官号为裴罗·骨咄禄·牙尔干。现有耿世民和李经伟两种汉文译本。

  • 恭罗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一译作广乐。如史载宋元祐二年(1087)三月,西夏派遣使臣恭罗们色勒裕勒等人赴宋朝答谢太皇太后。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大唐国

    宋代环州蛮自立的国号。宋景祐五年(1038),思恩人※区希范与其叔※区正辞从官军讨安化州蛮,恃战功请官,宜州知州冯伸已摒之未用,怀怨,归思恩,联合白崖山酋长蒙赶及荔波洞蛮,举兵反宋,建“大唐国”。请巫

  • 西宁善后事宜

    清朝约束青海西宁蒙、藏诸族的措施。嘉庆十二年(1807),西安将军兴奎等奏准,内容为:派兵驻守黄河北岸,换班巡查,青海蒙古派兵随同防守;不准汉人(包括通事)私入藏地,凡遇有通晓藏语者私自潜往,即以“汉

  • 济南王

    元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元二十四年(1287),成吉思汗弟合赤温曾孙也只里始受封。据《元史》,保和、胜纳哈儿亦享有济南王封号。

  • 高尔位

    1625—1701清朝大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四年(1647)举人,初任直隶南和知县。九年(1652),授监察御使,巡按陕西。奏准整饬州县吏治腐败、官吏钻营等诸多弊端。十三年(1656),巡按山西,奏

  • 刀绳武

    1800—?清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太和子。嘉庆七年(1802),父卒,嗣职,时年2岁,清廷命其叔刀太康为代行宣慰使职务。八年至十三年(1803—180

  • 蒙古国

    蒙古族乞颜·孛儿只斤氏贵族创建的国家。又称蒙古汗国。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于宋开禧二年(1206),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举行忽里勒台(大聚会),被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国,称“也客·忙豁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