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拳
傣族传统民族武术。流传于各傣族聚居区。是傣族男子为防卫和文娱体育活动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拳法多用下肢力量,矮桩步法,拳架较小,有完备的套路,技法多模拟猿猴、孔雀等动物动作。演练时常以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节奏鲜明。旧时封建土司实行寓兵于农,每个村寨应服役的适龄青年,均须于农闲时实行军事训练,傣拳是军训的重要内容。
傣族传统民族武术。流传于各傣族聚居区。是傣族男子为防卫和文娱体育活动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拳法多用下肢力量,矮桩步法,拳架较小,有完备的套路,技法多模拟猿猴、孔雀等动物动作。演练时常以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节奏鲜明。旧时封建土司实行寓兵于农,每个村寨应服役的适龄青年,均须于农闲时实行军事训练,傣拳是军训的重要内容。
?—934五代后唐将领。沙陀三部落人。幼以骑射事李嗣源,累迁至列校。李嗣源即位(明宗),拜澄州刺史、河阳马步都将。从王晏球破王都于定州,迁侍卫步军都虞候,领寿州节度使。后改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充河中副招
即“乌稽侯尸逐鞮单于”(355页)。
见“李大酺”(1023页)。
1895—1932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军事家。又名罗正炳,号定一。贵州榕江县人,侗族。幼时启蒙。1914年入滇黔联军从戎,曾任营长、团副等职。1924年投贺龙所部四川暂编陆军第九混成旅,任第一梯
1512—?明代蒙古左翼察哈尔万户领主。全称巴延达喇纳琳台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巴尔斯博罗特济农第五子。领察哈尔万户所属察罕塔塔尔(白鞑靼),驻牧于宣府独石口边外,距明塞十五六日程。在张家口与
见“阿里克族”(1223页)。
高句骊国官号。始见于《后汉书》等,记其为高句骊官名序列之第二等级,位在※“相加”之下,※“沛者”之上。《三国志》则言:高句骊置官,“有对卢则不置沛者,有沛者则不置对卢”。《隋书》列为第四等,《旧唐书》
见“大王院”(79页)。
①西域地名。《汉书》、《后汉书》、《魏略》、《三国志》、尼雅出土晋代木简、《魏书》、《隋书》、《新、旧唐书》、《新五代史》、《宋史》等都称其地为疏勒。《洛阳伽蓝记》、《高僧传》、《续高僧传》作沙勒。《
内蒙古诸盟之一。哲里木,山名,在科尔沁右翼中旗境,清代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4部10旗在此会盟,故名。地处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邻接辽宁、吉林两省。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南段山地,东南部属辽河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