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倒喇

倒喇

辽、金、元、明、清时代在中国北方各族中流行的一种歌舞杂戏。亦作��喇。蒙古语称其艺人为倒喇黑赤或倒喇赤,汉译作倒喇金、倒儠匠。沈榜《宛署杂记》云:“弹唱人曰倒儠匠”。一说源于唐、宋时代的“参军戏”,由参军、苍鹘两角色作滑稽诙谐之表演。后在契丹、女真、蒙古等族中流行,辽宴宋使即有此类杂戏。金中都、元大都(均为今北京)颇盛行,吴长元《宸垣识略·识余略》称:“��喇金,元戏剧名也,似俗而雅”。明代,北京一带将倒喇金作为弹唱人之代称。清前期,仍在北方流传,清初人朱彝尊(号竹��)、查慎行(晚号初白老人)、陆次云等均有观倒喇诗传世。清中期以后,渐失传,成为绝响。其戏犹今蒙古族之盅碗舞、汉族之莲花落。演出时,人数不等,有琵琶、虎拨思、胡琴、秦筝等伴奏,舞蹈者头顶双碗,碗中点灯,使之摇动,似坠非坠,口噙湘竹击拍,边歌边舞边耍杂技。歌声悠扬,忽悲忽喜;舞蹈千姿百态,如“回风滚雷”,技艺惊四座,观众不胜情。是中国古代北方各族共同创造的一朵艺苑奇葩。

猜你喜欢

  • 晾马台

    ①指蒙古族牧民用于控马、吊膘的场地。场上立木桩,系以绳索。至秋高马肥之时,将备用的马匹笼以衔辔,控之于桩,不使饮水食草、奔腾。每匹马控三五日或七八日,每日一匹控半天,使之膘实、耐跑、耐饥,再用于作战、

  • 华夏

    中国汉民族先民的称谓,也是中国的国家和地名的称谓。最早,“华”和“夏”分用,“华”含“荣”意,《说文》:“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又含“华山”地名之意,章太炎说:“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就华

  • 西蕃诸族

    ①元、明史籍中对藏族诸族部的泛称。 ②藏族古族部名。元至元四年(1267)十月,诏谕西蕃诸族酋长以其民入附鱼通、嵓州等处。鱼通等处属宣政院辖地,在今四川省康定一带。详见:“西蕃”(693页)。

  • 金当川

    ?—434北魏时休屠胡(屠各胡)首领。平凉(治今甘肃平凉)人。征西将军金崖从弟。太武帝延和二年(433),从兄被安定镇将陆俟执杀后,于十二月被部众推举为首领。三年三月,引兵围魏西川侯彭文晖于阴密(治今

  • 撞令郎

    西夏军队之一种。在战争中俘获的汉人,抽其健壮勇敢者编为前军,称此。

  • 拓跋第豆胤

    见“拓跋弘”(1356页)。

  • 当先别乞失

    元世祖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族。至元二十七年(1290)秋,因不堪忍受蒙古封建领主的剥削和奴役,联合布四麻、兀者台、出春伯驸马、朵罗台、兀儿答儿、塔里雅赤等,率蒙古牧民发动起义,与官府抗争,与诸领主

  • 石砮

    见“楛矢石砮”(2164页)。

  • 松外蛮

    古族名。“松外诸蛮”之一部。唐初居于今四川盐源以南、云南西洱河以北。贞观二十二年(648),遭唐将梁建方所率蜀12州兵进讨,酋帅双舍拒战兵败,70余部落降唐。首领蒙和被任为县令,余众感悦。不久,其首领

  • 也先土干

    ?—1431明朝将领。一译额森托噶,汉名金忠。蒙古族。故元太保不花六世孙。原为东蒙古(鞑靼部)领主,受阿鲁台节制,明人称之为王子。永乐十一年(1413),受明封都督。常以个人名义向明廷朝贡,也获明朝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