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俄布笼

俄布笼

黎语音译,意为“家族长”或“大房”。解放前海南岛保亭、乐东、白沙3县毗邻地带的“合亩”(一种原始家族公社残余组织,详见“合亩制”)头人称谓。亦称“畏雅”,意为“犁第一道田路的老人”。汉称“亩头”。通常由辈份较高、有丰富生产经验、熟悉宗教仪式且有一定威信的男子担任,此外得已婚且妻子健在,因生产上许多宗教仪式得由“亩头”夫妻同时执行。主要职责是领导“合亩”集体生产与分配,主持宗教仪式及依习惯法和传统力量管理“合亩”内各种事情,必要时可请“合亩”内老人协助。但遇有重大事情,如买卖公有土地等,要与全体成员商议决定。对“合亩”内成员没有强制手段,并和群众一样参加集体劳动与分配,但每块田可多得1—2把谷子,称作“稻公”、“稻母”。大多数具有浓厚原始“公仆”的色彩。后随着个体家庭私有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资料占有不平衡的加剧,一些“亩头”少参加劳动多分配产品,个别“亩头”甚至与地方反动官府相勾结,肆意欺压群众和进行超经济剥削。

猜你喜欢

  • 菁民

    畲族称谓之一。又称“菁寮”、“菁寮”。明清时期,居住在福建、浙江等地的畲民,普遍种制蓝靛(青靛),质地优良,被当地汉人称为“菁民”。明代迁入闽东种菁的畲民称“菁客”,进入浙南的畲民,因搭寮垦荒种菁,被

  • 蒙古待遇条例

    袁世凯政府为维护蒙古封建秩序,笼络蒙古王公贵族,争取蒙古王公拥护而采取的安抚措施。先有蒙古王公那彦图等拟定对蒙古王公贵族和喇嘛活佛待遇11条,呈送袁世凯,经民国政府参议院讨论,删除2条,保留9条,通过

  • 屠耆王

    匈奴官名。位仅次于单于。匈奴谓“贤”曰“屠耆”,意为“贤王”。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时始置,分左右,由单于子弟充任,其号世袭。左屠耆王辖匈奴东部,南与汉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县一带)相对,东

  • 答刺麻八剌

    1264—1292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世祖※忽必烈孙,太子※真金次子。父卒,以皇孙,深受世祖钟爱。至元二十八年(1291),出镇怀州。至赵州,惩从卒之扰民者以戒众。未至镇,以疾召还。次年,卒于大

  • 者线蒙庆甸军民总管府

    元代土司名。至顺二年(1331),与八百等处宣慰司同时建置,其地当在八百媳妇国境内。“者线”可能是“景线”,原为八百媳妇国政治中心所在地,八百媳妇国(兰那国)迁都景迈(清迈)后,景线即建为府。为傣(泰

  • 中统元宝交钞

    元朝纸币之一种。简称中统元宝钞、中统交钞、中统宝钞、中统钞。世祖中统元年(1260)十月始印行,不限年月,诸路通行。面值分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一贯文、二贯文十

  • 内蒙古自治报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机关报。1946年7月1日创办,原称《群众报》,1947年1月1日改今名,在王爷庙出刊。有蒙汉两种文版,初为三日刊。后汉文版改为双日刊。同年11月15日改为日刊,对开四版

  • 王鸣盛

    1722—1797清代学者。江苏嘉定(今上海市)人。字凤喈,号礼堂,又号西庄。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二十八年(1763),解官居苏州,不复出仕。早年研治经义,长于小学,通

  • 象脚鼓舞

    傣族民间舞蹈。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多在节日或喜庆日于场院、草坪、坡地或大路旁表演。分为大鼓舞、中鼓舞、小鼓舞、集体舞等几种。可由1人、2人以至多人表演。舞者以左肩背鼓,左手扶住胸

  • 曹金藻

    近代武术家、伊斯兰教写经家、阿拉伯文书法家。天津人。回族。出身宗教世家,幼承家训,研文习武,受业于沦州武术大师马万顺,擅长弹腿、六合拳、大红拳、十手拳、黑龙拳等,尤以“鬼推磨”绝技名噪一时,年30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