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人八分辅国公

人八分辅国公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第八等奉恩辅国公的别称和前称。崇德元年,立※辅国公爵。自此时起至12等封爵施行期间(1636—1747),辅国公一爵,原有入与不入※八分之分。其制以由※入八分镇国公依例降袭辅国公者,皆入八分;因过犯而遭降者,概不入八分。 顺治十年(1653)定,辅国公以一子世袭辅国公。此是入八分各爵的降袭皆以此爵为止,固定入八分者的权利,再递降已出八分之外。乾隆十三年(1748),增列封爵为14等,即以原辅国公爵一分为二,凡入八分者以位列第八,名曰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者以退位第十,名曰不入八分辅国公。三十九年(1774)定,多罗郡王以袭次递降者,至奉恩辅国公为止,即以此爵世袭罔替,俾其子孙永延世泽、恪守恩封。自奉恩辅国公以上8爵,皆入八分,朝会、燕飨等皆异其礼。参见“辅国公”(2040页)。

猜你喜欢

  • 阿旺班垫曲结嘉木参

    1854—1886清代西藏济龙呼图克图十世。清文献又称济龙通善呼图克图、达擦济龙呼图克图。驻济龙寺(又称功德林寺、汉名永安寺),为出任掌办商上事务四大呼图克图之一。生于牙隆扎西仔。咸丰八年(1858)

  • 郑昭淳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长和国贵族和诗人。白蛮(白族先民)。叶榆(今云南大理)人。※郑买嗣子,※郑仁旻弟。任清容布燮(清平官之一),封归仁庆侯,食邑千户。博学多才,能诗善辩。后唐同光元年(南汉乾亨七年,92

  • 溥仁寺

    黄帽派喇嘛庙。俗称“前寺”。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康熙五十二年(1713),清朝政府为庆祝玄烨60寿辰,迎接蒙古各部王公朝觐而建。形制仿汉式寺庙。额以汉、满、蒙三体文字书写,内有天王殿3楹。正殿7楹,

  • 故国原王

    高句骊国第十六世王斯由(《魏书》等曰“钊”)的谥号。亦称国罡上王。斯由于晋成帝咸和六年(331)继位,简文帝咸安元年(371)死,葬于故国之原,国人因葬地加此谥号。

  • 草木子

    书名。元末明初叶子奇撰。4卷。作者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曾官巴陵主簿。明洪武十一年(1378)以事下狱。出狱后,以在狱中所写笔记编成此书。自谓刑余之人,将与草木同腐,故以《草木子》名书。原稿分22篇

  • 刘平国作亭诵

    东汉刻石。在新疆拜城县东北喀拉达格山麓岩壁。诵文分为两段,由北向南,北段为作者题款,3行共11字,所占面积约高、宽各13厘米。南段系正文,仅存8行,可辨认者约百余字,所占面积约高43厘米,宽34厘米。

  • 五十万打儿汉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一作五十万打力台吉。孛儿只斤氏。※扯力克次子。驻牧于大同塞外,在新平市口与明朝互市。子2。

  • 瑞甸义塾

    延边地区第一所朝鲜族私立学校。1906年由李相高、王昌东(朴茂林)等创设于今吉林省龙井市。以其为中心集结起来的反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纷纷到各地设立私立学校,如昌东、光成、明东、正东等讲习所,开展民族

  • 德昂族父系家长制大家庭

    旧时云南镇康等地德昂族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中,所特有的一种家庭组织形式。是以男子为中心包括所有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小家庭组合而成的近百人的大家庭。领导权一般掌握在老一辈男成员手中。祖父辈是

  • 铁甸

    见“铁骊”(18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