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不赛因

不赛因

(1304或1305—1335) 伊儿汗国第九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合儿班答汗子。初受封于呼罗珊。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嗣汗位。以年幼,都元帅出班专权,擅杀丞相拉施特哀丁及大臣等。五年,平定牙撒吾儿之乱,击退钦察汗月即别对打耳班的进犯。以作战英勇,尊称“八哈都儿汗”(意为“勇敢之汗”)。英宗至治三年(1323),与埃及签定和约,结束两国敌对关系,泰定元年(1324),遣使贺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即位,并为出班请封。直至元文宗时,贡使不断,屡献方物,元朝亦量予回赐。以出班与诸子恃权擅政,于泰定四年杀其第三子的马失火者,出班举兵叛,兵败亦被杀。在位期间,因权臣专政,二丞相不和,内乱迭起,国势渐衰。曾遭钦察汗、察合台汗的侵扰。死后,诸王争立,相互攻杀,汗国陷于分裂。

猜你喜欢

  • 恭格车凌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札萨克和硕布延图亲王※策伯克多尔济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父去世,因年幼未袭爵。四十六年(1781)授公品级一等台吉。札萨克亲王爵由其叔父奇哩布袭。四十九年(1784

  • 旺钦巴勒

    1795—1847清末爱国将领。又作旺琴巴拉,汉名包景山。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北票下府乡)人。蒙古族。近代著名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之父。任该旗协理台吉。以功赏戴花翎,二级协理台吉。喜藏书

  • 乌思藏十三万户

    元代乌思藏属下13处军政建制,以僧俗首领为万户长进行管理,简称十三万户。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土蕃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赐予乌思、藏(即前、后藏)为其封地;又封其弟恰那多吉为白兰王,

  • 仆散忠义

    ?—1166金大将。本名乌者。上京(治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拔卢古河人。女真族。仆散氏。婆速路统军使背鲁子,太祖宣献皇后侄。为人谦以待下,敬儒士,善御将士,有大略。年16,领本谋克兵,从完颜宗辅平陕西

  • 布主

    参见“沟主”(1135页)。

  • 普济州长官司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明洪武七年(1376),贵州普定卫吉三嘉奉调从征四川宁、越2卫,授普济州土知州。不久,置普济长官司(治今四川米易县西北),以吉氏为长官。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其后裔吉荣欮归附

  • 马九皋

    约1270—1350元曲家、诗人、书法家。回回人。原名薛超吾,或作薛超吾儿、薛遮吾尔。字昂夫。出生于官宦之家。先世由西域东迁,落籍怀孟(今河南沁阳县),后宦迁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市)。幼喜文学,曾师事著

  • 尚学会

    民国初年新疆锡伯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团体。1913年成立,总部设于伊宁。创始人博孝昌,因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的影响,主张在不改变锡伯族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废除旗制,反对豪绅官僚霸占土地;

  • 索布多尔札布

    ?—1882清朝将领。亦作素布多尔札布。达斡尔族。姓孟尔的音氏。世居大莫丁屯,隶布特哈正黄旗。咸丰三年(1853),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败林凤祥军于藁城,擢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同治七年(1868),率

  • 和林格尔厅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托明总纂。清咸丰二年(1852)成书。木刻本。3册,4卷,3万余字,卷1为疆域、沿革、星野、山川、关隘、古迹、村庄;卷2为风俗、物产、田赋、户口、寺庙;卷3为人物;卷4为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