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陈桓子

陈桓子

即“田桓子”。

猜你喜欢

  • 文思殿

    宫殿名。五代时后梁置,为皇帝召见群臣之处。开平二年(908),太祖朱温西行洛阳,于文思殿召见许、孟、怀各州刺史。

  • 齐映

    748—795唐瀛州高阳(今河北高阳东)人。大历进士,登博学宏辞科。累授监察御史。建中时,为凤翔行军司马。建中四年(783),朱泚为乱,逃奔奉天(今陕西乾县),德宗嘉之,拜给事中,进中书舍人。贞元二年

  • 小坡营

    在今湖南麻阳县境。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湖广及川贵诸苗皆起事,攻晃州便水驿,破小坡营,遂进攻铜仁、思南、石阡诸境,即此。

  • ①官制用语。(1)指考课。由《周礼·天官·内宰》“比其大小,与其粗良,而赏罚之”引申而出。据《周礼·地官》,每三年对官吏政绩考查一次,称大比。隋唐以后主要指科举考试。(2)相当于某级官员的待遇。各朝皆

  • 同知枢密院事

    官名。亦称同知枢。北宋淳化二年(991)始置,枢密院副长官,元丰改制,定为正二品。辽代北、南枢密院各设同知北院、同知南院枢密使事,位枢密副使下。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置一员,后定置四员,正二品,为

  • 尖头木驴

    亦称木驴。古代攻城器械。与轒輼车类似。以大木框作底,下有六轮;框上栅盖如等腰三角形,上锐下方,上以大木为脊,长一丈五尺,高八尺;以生牛皮蒙裹之,防敌矢石。内蔽十人,推逼城下,以为攻城作地道等之用。

  • 中华民国军政府条例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制订的组织纲领。于清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五日(1911.10.16)通过。共六章二十四条。规定都督府下设军令、军务、参谋、政事四部,均直辖于都督,受都督之指挥命令;有关军政各重要事项,

  • 翊麾校尉

    官名。唐贞观十一年(637)置为从七品上武散官。宋代沿置,元丰改制罢。

  • 计篇

    《孙子兵法》篇名。计,计划、谋算。曹操注为战前在“庙堂”(朝廷)之上进行的“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等谋划活动。强调在战前应计算敌我双方“道(政治)、天(天时)、地(地利)、将(将帅)、法

  • 刚毅

    1837—1900清满洲镶蓝旗人,字子良。以笔帖式累迁刑部郎中。光绪三年(1877)以平反葛毕氏案(即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受嘉奖。六年出为广东惠潮嘉道。次年迁江西按察使,调直隶。迁广东布政使,调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