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正
官名。明代皇宫诸门及各王府门皆置,以宦官充任。司晨昏启闭,关防出入。皇宫各门置一人,正四品;王府一人,正六品。
官名。明代皇宫诸门及各王府门皆置,以宦官充任。司晨昏启闭,关防出入。皇宫各门置一人,正四品;王府一人,正六品。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采田俸禄。《礼记·曲礼下》:“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
亦称银票、银钞。清末发行的票钞之一。是一种不兑现而强制通用的纸币。咸丰三年二月二十七日(1853.4.5)正式发行。票面印有“户部官票”四字,以银两为单位,额面种类计有: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
战国中山国都。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北故城。《世本》:“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徙灵寿。”魏灭中山,为乐羊封邑。《史记·乐毅传》:“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中山复国后,又
即今宁夏隆德县西北好水;一说即今榆河(甜水河)。源出宁夏隆德县东六盘山,西流至甘肃静宁县注入葫芦河。北宋庆历元年(1041),西夏攻渭州,宋将任福遇伏大败于此。
唐人。咸通中,为静海军安南节度使高骈从事。乾符五年(878)以御史大夫为剑南西川节度副使。作《传奇》三卷,大半亡佚,有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辑注本。《全唐诗》、《全唐文》录诗文各一。《云笈七签》
梵文Hetuvidya的意译。佛教名词。起源于印度的一种逻辑推理学说。公元五世纪印度哲学家无著和世亲创立。用五支(宗、因、喻、合、结)作法进行推理,称古因明。六世纪,经陈那及弟子改革后,用宗(断案)、
即“昆夷”。见“薰育”。
清代漕粮征收法之一。州县官向纳粮民户征收折色,而后采办粮谷,漕运京师与通州各仓。地方官多贵折贱购,从中渔利。
书名。明代西藏僧人主巴衮雷贝班觉撰。三百五十三叶。弘治十八年(1505)成书。作者属藏传佛教噶举派中之主巴噶举支派中支(中主巴支派),该派有藏嫩、卫嫩、主嫩三颠僧,放荡
即“唐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