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朔将军
官名。(1)南朝梁置,以代旧辅国将军。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四班。陈因之,拟五品,比秩千石。(2)明代宣府总兵挂印则称镇朔将军。
官名。(1)南朝梁置,以代旧辅国将军。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四班。陈因之,拟五品,比秩千石。(2)明代宣府总兵挂印则称镇朔将军。
篇名。清陆心源校补。一卷。《唐语林》清时所见惟聚珍本,陆氏所藏明刊本多十四条,遂校补成本篇。
1258—1314宋末元初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字玉吾,号全阳子、林屋山人、石涧道人。道教学者。早年悉心科举,业成而宋亡,遂隐居著书。曾作《玄牝之门赋》,在道友中传诵。通晓内丹,精于《易》学。主张融
唐律令文书。贞观十一年(637)颁行。由房玄龄等根据武德、贞观以来颁行的敕格三千余件,斟酌今古,除烦去弊,定留七百条,编为十八卷。以尚书省诸曹(二十四司)为篇目名称(如《户部格》、《刑部格》等),总名
官名。(1)明代镇守地方的统兵官。位在总兵、副总兵之下,分守各路。无品级和定员。(2)清代绿营军将领。即营的最高统兵官。统理一营军务。位于副将之下。正三品。分属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管辖。专守一城,或
水塘名。在唐淮南道扬州高邮(今属江苏)。元和三年(808)节度使李吉甫开。溉田数千顷。
南朝时由本土迁往或逃至他乡侨居之人户。侨户系在南方境内迁徙往来,与北人南奔之侨人不同。如齐唐㝢之本富阳人,后侨居桐庐,两地均在今浙江省境内。
即“马札儿”。
宋制,在朝大臣受到御史台官员弹劾,请求出朝,并提前迁出都城,在寺观中安顿待命,称“听敕”。
明时鞑靼部长。部众七营。正德时,获罪*小王子,与亦卜剌奔走西海。正德九年(1514),渡黄河,由四川入乌斯藏。
战国时楚国的一种信节。青铜质,长方条形,首端较大,铸成龙头形,尾端较小,平头。正背面镌刻有铭文“王命命赁一(檐),飤之”九字,“命”字为重文。对铭文的解释有以下诸说:一说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