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镇抚司
官署名。明初总领禁卫衙门。初属中书省,后改隶大都督府。设都镇抚,从四品;副镇抚,从五品;知事,从八品。后改宿卫镇抚司,设宿卫镇抚、宿卫知事等官。洪武三年(1370)改为留守卫指挥使司。各行省亦置,掌各省戍卫。设都镇抚,正五品;副镇抚,正六品。六年罢。
官署名。明初总领禁卫衙门。初属中书省,后改隶大都督府。设都镇抚,从四品;副镇抚,从五品;知事,从八品。后改宿卫镇抚司,设宿卫镇抚、宿卫知事等官。洪武三年(1370)改为留守卫指挥使司。各行省亦置,掌各省戍卫。设都镇抚,正五品;副镇抚,正六品。六年罢。
著名石窟。旧名龙兴寺,又名灵岩寺。在今甘肃永靖县西黄河北岸积石山中。“炳灵”为藏语“千佛”或“十万佛”之意。开凿于十六国西秦建弘年间。现保存西秦、北魏、北周、隋、唐,直至明清各代洞窟三十四个,龛一百四
?—前755春秋时陈国国君。公元前777—前755年在位。名燮。陈夷公之弟。时周幽王无道,被犬戎所杀,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室衰微,诸侯强大。死后子圉继位。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置。掌打捕户及民匠六百余户。有达鲁花赤、提举、副提举等官。
明代航海图。即《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省称。成图时间不详:一说约在十五世纪中叶;一说在洪熙元年(1425)至宣德五年(1430)间。载于明末茅元仪《武备志》卷二百四十。原图二十四页,
先例、前代之典章制度。后世以此为成例或法律形式,作为处理政事和审判的依据和参考。南朝时称为“薄状”,北朝称为“式”。
官名。清代道员之一。兼管盐、茶事务。雍正五年(1727)置四川驿盐道一人,停粮道兼理之责。乾隆二十五年(1760)专司盐茶,设一人,正四品。宣统二年(1910)裁。清制,各产盐省分设盐法道,惟四川称盐
签(籤)书名。北宋张君房编。一百二十二卷。系其所编《大宋天宫宝藏》(四千五百六十五卷,已佚)的摘要。道教称书箱为“云笈”;分道书为“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总称
书名。清黄本铨撰。一卷。按年月先后,记上海小刀会起义始末。始咸丰三年(1853)八月,迄五年正月。于攻守战事及小刀会服饰、告示、铸钱、设义学、立孩兵局、颁蓄发令、浚城中渠等均有叙述。并略记刘丽川、潘起
①一名鱼儿泺、答儿脑子、答儿海子。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尔。②即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西南之贝尔湖。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蓝玉击败北元主脱古思帖木儿于此。
官署名。三国魏置,为尚书台所属机构。主农事。设郎,六品。西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