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朗
即“法朗”。
即“法朗”。
见“白叠子”。
官署名。汉制,郡国之粟或存本郡,或漕运京师、他郡,漕曹职主其事。《巴郡太守张纳碑》有漕曹掾及左右史各一人。
①唐时依附劳动者的称谓。身分与部曲略同。《唐律疏议·诈伪·妄认良人为奴婢部曲》:“依别格:‘随身与他人相犯,并同部曲法。’即是妄认良人为部曲之法。其妄认随身为部曲者,随身之与部曲,色目略同,亦同妄认部
即“张开”。
战国时券契之别称。矩谓刻画以留标记,券即券契,当时无纸,需用竹木为简,书刻而成。《管子·山至数》:“皮革筋角、羽毛竹箭、器械财物,苟合于国器君用者,皆有矩券于上。”尹知章注:“矩券,常券。”
北宋熙宁七年(1074)分全国为二十三路,九年,分两浙为东、西二路,共为二十四路;十年,两浙东、西二路复合为一。此后,续有并合分增,至元丰八年(1085),复行二十三路制,崇宁四年(1105),增设京
?—1890清湖南衡阳人。咸丰八年(1858)以武童投效李续宜部湘军,转战鄂皖,镇压太平军,擢都司。同治三年(1864)湘军攻陷天京(今南京)后,迁参将。五年率部入豫镇压捻军,迁至总兵。八年率部赴甘肃
《史记·封禅书》作汾阴脽丘,《汉书·武帝纪》及《郊祀志》作汾阴脽。汾水之南的一条土阜,在今山西万荣县荣河镇西南庙前村北。《武帝纪》:元鼎四年(前113)“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颜师古注引苏林曰:脽音
北周大定元年(581)以郑州改名。治长社县(隋改名颍川县,唐复旧,明初废。今河南许昌市)。隋大业初改为颍川郡。唐初复名许州。天宝元年(742)改为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许州。唐辖境相当今河南许
?—1227金人。初降蒙古。兴定元年(1217),受涿州刺史李瘸驴招,与张进俱降金。后任中都东路经略使,权元帅右都监。四年,受封高阳公,辖雄、莫、霸州及高阳、信安、文安、大城、保定等县。元光元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