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饷
明代三饷加派之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廷用兵辽东,加派军饷。先定亩加三厘五毫,次年改为七厘,后又增至九厘。每年增赋达五百十万两,定为岁额。崇祯三年(1630),又于九厘外亩增三厘,再增赋一百六十五万余两。
明代三饷加派之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廷用兵辽东,加派军饷。先定亩加三厘五毫,次年改为七厘,后又增至九厘。每年增赋达五百十万两,定为岁额。崇祯三年(1630),又于九厘外亩增三厘,再增赋一百六十五万余两。
?—529北魏河间(治今河北河间南)人。初任幽州平北府主簿。建义元年(528),率流民南下,据青州北海(今山东昌乐西)反,众逾十万,自称汉王,年号天统。败魏将李叔仁,曾攻占光州(治今山东莱州)等地。次
即“陈成子”。
书名。南宋徐天麟撰。四十卷。天麟继《西汉会要》之后,又成此书,于宝庆二年(1226)进之于朝。专记东汉一代典章制度,所据以范晔《后汉书》为本,旁采《东观汉记》、《汉官仪》、《汉杂事》、《汉旧仪》、《东
元大德七年(1303)改平滦路置。治卢龙县(今县)。辖境相当今河北长城以南的陡河以东地。属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平滦府。
又作尚野息。唐时吐蕃大臣。赤松德赞时,受命率兵占据唐河西、陇右诸州。广德元年(763)同达札路恭攻入长安大掠而去。建中三年(782),因拒绝与唐议和,次相尚结赞讽其失策,赞普解其相职,由尚结赞代之。
明代刑法制度。指详谳狱案时改调隔别衙门审讯的形式。凡刑部、都察院所问狱讼,皆移案牍,至大理寺复审。犯人或有翻供异词,则由大理寺改调其他衙门再讯。犯人经二次仍不服者,则会同九卿讯鞫。
①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唐时称之为大清池。是当时通西域交通线所经。《大唐西域记》卷一:“(凌)山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参见“热海”。②见“阗池”。
历(歷)历史地图集。清李兆洛编。一卷。与所著《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相辅而行。弟子六承如襄修,故或题六承如撰。后经厉伯符补《禹贡》、《尔雅》、《职方》及五代等图,马征麟又加以订正,并析尔雅图为殷制、尔雅
一作阿格。满语兄长之意。原为对兄长的泛称。嗣后仅用于近支皇族子弟,终为皇子所专用。清制,皇子无爵者称阿哥,受封后始称爵号。雍正初,设阿哥书房,以课皇子,后又停诸邸阿哥行走,改为上书房,遂成定制。
官名。《墨子》守城诸篇言及城中有八部,每部有一吏,称部吏。《墨子·号令》:“其正及父老有守此巷中部吏,皆得救之。”孙诒让閒诂:“部吏,即城中八部,部一吏,官尊于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