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竑
南宋宗室。初名均,寻改名贵和。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太子询死;次年,被立为皇子,改名竑,封祁国公。十五年,进济国公。时丞相史弥远专国政,他深恶之。弥远侦知而惧,因谋废立。十七年,宁宗死,弥远矫诏立宗室子赵昀为帝,是为理宗。封竑济王,赐第湖州,以醴泉观使就第。宝庆元年(1225),湖州人潘壬等谋立之,他先依违;后度潘等不足成事,复率州兵讨平之。事闻,被弥远遣人逼死。
南宋宗室。初名均,寻改名贵和。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太子询死;次年,被立为皇子,改名竑,封祁国公。十五年,进济国公。时丞相史弥远专国政,他深恶之。弥远侦知而惧,因谋废立。十七年,宁宗死,弥远矫诏立宗室子赵昀为帝,是为理宗。封竑济王,赐第湖州,以醴泉观使就第。宝庆元年(1225),湖州人潘壬等谋立之,他先依违;后度潘等不足成事,复率州兵讨平之。事闻,被弥远遣人逼死。
即“中庵集”。
春秋时列国史书的总称。《史通·六家》及《隋书·李德林传》引《墨子》佚文:“吾见百国春秋。”百乃总言其多,非实指一百之数。
又称绝产卖断文契。将田园宅屋等的典契改为卖契,称断骨契。
唐人。开元进士。天宝末,任北海太守。安禄山反,按兵不动。受玄宗责备,始起兵。天宝十五载(756),应颜真卿召,将步骑五千渡河,屯兵平原(今属山东)城南,肃宗加为河北招讨使,克信都(今河北冀州)。后至灵
地名。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唐置羊灌田守捉城。元和元年(806)叛帅刘辟在此为高崇文将高霞寓所擒。
见“贤良方正”。
书名。清于桓撰。共录七律二十四首,有注,记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李世贤部围克江苏金坛时敌对双方的情况。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印。后收入《太平天国丛书十三种》第三辑。
原名《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八年大清政府四厘金债合同》,俗称“续借英德洋款”。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九日(1898.3.1)清政府为举借外债以偿付第三期对日赔款在北京与汇丰银行、德华银行签订。共十七款。内容有:
吏职名。唐代中书省、秘书省以及弘文馆、史馆、著作局、崇文馆、太子司经局皆置,四五员至八十员不等,皆流外勋品,掌誊写文书,与楷书之区别待考。
1119—1150即完颜亶。金代皇帝。1135—1150年在位。本名合剌。金太祖孙,宗峻(绳果)长子。天会十年(1132),立为谙班勃极烈。十三年太宗死,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废除勃极烈,改用汉官制度;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