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调音郎

调音郎

教坊散官名。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始置,正七品下。元升正六品。明废。

猜你喜欢

  • 管粮同知

    官名。亦称监兑同知。清代督理漕粮的官员。隶于总漕。初以府推官监兑漕粮。康熙六年(1667)改委各府同知六人,秩正五品。稽查米色之美恶,兑运之迟速,并查禁包揽、搀和、需索、滋事等弊。光绪三十一年(190

  • 部刺史

    官名。刺史原名。汉元封五年(前106),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依六条诏书,查察地方政治。后通称刺史。

  • 论粤西贼情兵事始末

    书名。清严正基撰。记道光三十年(1850)至咸丰三年(1853)广西清军和地方武装镇压人民反清斗争和太平天国起义事。载入《皇朝经世文续编》。

  • 西丹

    满语,幼丁之意。清代东北地区八旗挑甲前,以幼丁为预备兵,令习武艺,其作战有功者得正式改为披甲。清后期曾多次从东北调其出征,俗称“西丹兵”。

  • 銮仪卫掌卫事大臣

    官名。清代銮仪卫长官。初名“总理銮仪卫事内大臣”,顺治九年(1652)改是称。额设一人,无专员,以满、蒙王公大臣兼授,正一品。掌銮仪卫之政令。

  • 谷租

    谷(穀)即田租。旧时对实物地租之通称。以其征收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故名。《汉书·贡禹传》:“农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捽草杷土,已奉谷租,又出藳税。乡部私求,不可胜供,故民弃本而逐末。”

  • 刘伯温碑文

    义和团的著名揭帖(传单)之一。碑文原为古代谶语的一种形式,用诡秘晦涩的文句、含混朦胧的隐语或诗文、歌谣等假托神意,预言凶吉祸福。义和团沿用此种宣传方式,即以某某碑文的形式为动员群众广造舆论。至今仍可见

  • 间架税

    房屋税。唐建中四年(783),户部侍郎赵赞判度支,始征之。以房屋两架为一间,税分三等,上等每间两千、中等一千、下等五百文。有的房主无其他财产,却纳钱数百贯。隐报一间者,杖六十,告发者赏钱五十贯,由房主

  • 驼牛署

    官署名。北魏置,掌饲驼骡驴牛。北齐沿置,设令、丞,隶太仆寺。领典驼、特牛、牸牛三局,各设都尉,亦常作为囚禁官员之所。《魏书·萧宝寅传》:“乃于太仆驼牛署赐死。”《北齐书·高昂传》:“(尔朱)荣入洛,以

  • 福利公司家具厂

    外商企业。清光绪十一年(1885)由英商福利公司创办于上海。资本五万两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