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胶澳租界条约

胶澳租界条约

又称《德租胶澳专条》。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胶州湾的条约。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1898.3.6)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翁同龢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EdmundHeyking, 1850—1915)在北京签订。共三端十款。主要内容:(1)胶州湾租与德国,租期九十九年;期满前德国如愿归还租地,中国赔偿一切费用,将较相宜之地,让与德国;德军在胶州湾沿岸一百华里内自由通行。(2)允德国在山东修铁路。由胶州湾经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地达济南及山东边境;由胶州湾经沂州(今临沂)、莱芜达济南。铁路沿线三十华里以内的矿产德国有权开采。(3)在山东举办任何事业,需外人、外资、外国器材时,德国享有优先承办权。同年五月在柏林交换批准。山东遂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猜你喜欢

  • 樗蒱

    一作樗、樗蒲。魏、晋、南北朝时主要博戏之一。博具有骰子五枚,上黑下白,黑者刻二为犊,白者刻二为雉。投掷时,若全黑为“卢”,得采十六;若二雉三黑为“雉”,得采十四;若二犊三白为“犊”,得

  • 岁办

    明代上供物料的贡办制度。指各地每年按时向朝廷贡办之物料。有额办、坐办、杂办之分。

  • 春秋初郑邑。后为周桓王所得。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左传》隐公十一年(前712):“王取邬、刘、��、邘之田于郑。”周匡王封其少子于此,是为刘康公,传至贞定王时绝封。《左传》

  • 简陵

    唐懿宗李漼墓。咸通十五年(874)懿宗卒,乾符二年(875)葬此陵。在今陕西富平西北四十里紫金山。

  • 王禹偁

    954—1001北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字元之。世务农。太平兴国进士,授成武主簿。端拱初,召试,直史馆,献《端拱箴》以寓规讽。朝廷访以边事,上《御戎十策》。迁知制诰,判大理寺。为徐铉雪诬,坐贬商州

  • 步兵校尉

    官名。(1)西汉武帝始置,为北军八校尉之一,秩二千石,位次列卿,属官有丞、司马等。领上林苑门屯兵,防戍京师,兼任征伐。东汉为北军五校尉之一,秩比二千石,隶北军中候,有司马一员。当时五校尉所掌北军为京师

  • 商颜

    一作商原。在今陕西大荔县北。《史记·河渠书》:武帝时,穿龙首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下”,即此。

  • 料钱

    官制用语。唐制,官吏于俸禄外,另给食料,或准予折钱,谓之料钱。但时给时辍,视政府开支情况而定。如“至德初,以用物不足,内外官不给料钱”。建中三年(782),“复减百官料钱以助军”(《新唐书·食货志五》

  • 圆器

    陶瓷术语。用陶车、陶轮成形的坯体,习称圆器,多为盘、碗、碟、杯等。

  • 左给事中

    官名。明清*六科之副长官。与右给事中共同佐都给事中掌科事。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设十二人,每科左、右各一人,秩从八品。永乐中升秩从七品。清顺治十八年(1661)沿设,二十四人,每科左、右满、汉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