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统军司

统军司

官署名。辽、夏、金、元时期的重要军事机构。(1)辽有东京统军司,统东京道诸州军事;东北路统军司,统领泰州、长春州、宁江州及东北诸部兵事;南京统军司,统领南京(今北京)汉军;乌古敌烈统军司,统领乌古等部族军队;道宗时设西北统军司,征讨阻卜(鞑靼)。北面行军官另有东征、西征、南征统军司。诸统军司一般设有统军使、副使、都监等官。(2)西夏统军司,参见“左右厢十二监军司”。(3)金代统军司设于河南、山西、陕西、益都(山东东路)四路,督领军马,镇驻一方。统军司设统军使一员,正三品;以及副统军、判官、知事、知法等官及其他属官。(4)元中统三年(1262),立河南统军司,辖东起亳州(今属安徽),西至均州(今湖北丹江口西北)各万户;山东统军司,辖西起宿州(今属江苏),东至海宁州(今江苏连云港)各万户。辖境内之军民官由统军司选任,原由各万户管领的诸路汉军科征差税,改隶两统军司。至元十年(1273),两统军司改为荆湖和淮西两行枢密院,掌调遣军马征南宋事。又有统军司都元帅府,掌各路军民科差、征发及调遣,总摄军马公事。至元二十一年罢。改立蒙古军都万户府。

猜你喜欢

  • 昧死

    臣民上书皇帝之套语,以表示敬畏之意。《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汉承秦制,群臣上书皆云昧死言。王莽时,改昧死曰稽首。光武因而不改。后代多沿用。

  • 西京鸭渌府

    唐时渤海五京之一。治今吉林临江市,一说在吉林集安城,又说在临江镇西南鸭绿江南岸长城里。范围包括吉林、辽宁两省近鸭绿江地及朝鲜慈江道、平安北道、平安南道各一部。下辖神、桓、丰、正四州及十余县。神州治今临

  • 黄崖事变

    清末山东黄崖山区群众的抗清斗争。咸丰六年(1856)太谷学派学者江苏仪征人张积中携眷北上,往山东黄崖山中讲学授徒,从者甚多。十一年入山避难者达八千余家,张积中命其徒购买武器,修筑山寨,引起清朝官吏的怀

  • 总检察厅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立。隶大理院。对刑事案件实行搜查处分、提出公诉,并监察判断之执行;对民事及其他案件,则为诉讼当事人及公益代表人实行特定事宜。置厅丞一人,掌总司大理院刑、民案内之检察

  • 率义侯

    爵名。十六国前赵、北魏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五品。

  • 田智度

    北魏豫州(治今河南汝南)人。延兴五年(475),与洛州人贾伯奴聚党千余人,夜攻洛州(治今河南洛阳东北),自称上洛王,伯奴称恒农王。为北豫州刺史尉拔、洛州刺史丘顿所败,被执送京师。伯奴被杀于缑氏(今河南

  • 刘一燝

    1567—1635明江西南昌人,字季晦。万历进士。选庶吉士,累官礼部右侍郎。光宗即位,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后拥熹宗即位,力排众议,促李选侍移宫。天启二年(1622)遭魏忠贤攻讦,致仕。 不

  • 明穆宗宝训

    明穆宗朱载垕语录汇编。张居正等编纂。万历二年(1574)成书,与《明穆宗实录》同进。八卷。三十年,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二卷。凡三十六子目,前有明神宗序。参见“皇明宝训”。

  • 桂东县

    南宋嘉定四年(1211)分桂阳县零陵、宜城二乡置。治上犹寨(即一都寨),在今湖南桂东县南。明洪武元年(1368)迁凤凰山麓,即今治。宋、明、清属郴州,元属郴州路。

  • 汴围湿襟录

    书名。明白愚撰。一卷。记李自成农民军三次围攻开封及黄河决口诸事。分初围、第二围和第三围三部分,补遗一条,皆以四字标题而分注诸事于其下。作者以泪下湿襟意名其书,固在描写战争残酷,更在叹惜不能坚守而终于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