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匮书后集
书名。明末清初张岱撰。为续《石匮书》之作。六十三卷,附录一卷。以纪传体记明崇祯朝及南明史事。张岱所撰《石匮书》止于天启。清康熙初,受谷应泰之聘参与编修《明史纪事本末》,广收崇祯间邸报等资料,遂撰成此书,体例与《明史纪事本末》不同,为研究明末历史要籍。初无刊本,现有中华书局1959年铅印本行世。
书名。明末清初张岱撰。为续《石匮书》之作。六十三卷,附录一卷。以纪传体记明崇祯朝及南明史事。张岱所撰《石匮书》止于天启。清康熙初,受谷应泰之聘参与编修《明史纪事本末》,广收崇祯间邸报等资料,遂撰成此书,体例与《明史纪事本末》不同,为研究明末历史要籍。初无刊本,现有中华书局1959年铅印本行世。
明山东邹平人,字济美。万历进士,授知县,擢给事中。天启初迁太仆寺卿。不附魏忠贤,托病归。思宗立,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疏请毁魏忠贤生祠。崇祯二年(1629)请申海禁。五年晋工部尚书,改左都御史。七年
见“九陌钱”。
又称《科布多界约》、《科布多界志》或《喀巴河上定约》。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界约,系《中俄伊犁条约》的子约之一。光绪九年七月十日(1883.8.12),由伊犁参赞大臣升泰、科布多帮办大臣额尔庆额与沙俄代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改右备身府为右骁卫,置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正三品,总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沿置,光宅元年(684)改右武威大将军,神龙元年(705)复旧称。贞元二年(786)置上将军前为右骁
西汉上党潞(今山西黎城西南)人,字子产。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冯奉世之子。少为郎,补谒者。元帝时任美阳令、长乐屯卫司马。成帝初任清河都尉,奏请疏浚屯氏河,以杜河患。丞相、御史遣使行视,以用度不足而
元碑刻。至顺二年(1331)立。虞集撰文,原题作《高昌王世勋碑》。1933年甘肃武威北三十里石碑沟出土。正面汉文,背面回鹘文。内容叙述回鹘起源、西迁之事较其他史料详细,是研究回鹘史或高昌史的珍贵资料。
金、元两代对奴婢的称呼。金、元贵族把战争中俘获的人口抑逼为奴,以供驱使,称为驱口,渐成为男女奴婢的通称。驱口成家,称驱户。元代法律规定,驱口是贱民,只能互相婚嫁,不能聘娶良家。驱口是使长(驱口占有者)
书名。唐薛图存(一作薛国存)撰。一卷,一作二卷。记述宪宗时平定李师道叛乱经过。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官名。明代上林苑置,左、右各一人,正七品。因本监左、右监正及左、右监副不常置,故往往署职,掌监事。此外,明初于内府神宫监、尚宝监、内官监等宦官衙门亦曾置左、右监丞,各 一人,正五品。后革。
官名。又称萨满。清代内务府掌仪司所属之员役。分掌内廷祭祀祝祷、香供之事。顺治元年(1644)定制,设十二人,内司祝长二人。以上三旗觉罗命妇充任。岁有官用缎、纱、绫、绸、绢、杭绸之赐,月有银、米之赏。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