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灵渠

灵渠

原名澪渠,亦作零渠或秦凿渠,后又名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中国著名水利工程之一。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因转运粮秣需要,命史禄兴修,以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全长34公里。工程主要分南渠、北渠、斗门、堰坝等。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三,而注于漓江;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七,而汇于湘江,故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斗门(或作陡门),是建在南、北渠上一种集中比降、提高水位的设施。历代屡有改建。唐代有十八座,宋代增至三十六座,清代则为三十二座。顺次启闭,增高水位,可使行船越过高地。既便舟楫,又利灌溉,为船闸的先导,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措施。堰坝是建在渠道里的一种拦河蓄水,引流入沟灌田的设施,与今堰坝结构相似。秦汉以后,中原地区与岭南交通,大多取道于此。近代因公路、铁路的修筑,航道的作用逐渐消失,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河渠。1949年前年久失修,堤坝崩塌,渠道淤塞。建国后不仅把灵渠原有的堰坝、堰沟修复加固,而且新建许多水渠、水库和水电站,灌溉面积也从二千一百多亩扩大到三万亩。

猜你喜欢

  • 毛先舒

    1620—1688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稚黄,后更名骙,字驰黄。诸生。不求仕进。能诗文,精通音韵。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人称为“浙中三毛,文中三豪”。著有《歊景楼诗》、《韵学指南》、《东苑文钞》

  • 绍圣

    宋哲宗年号(1094—1098)。凡五年。

  • 军台

    见“台”。

  • 张琳

    ①(?—1122)辽沈州(今辽宁沈阳)人。道宗时为秘书中允,累迁至枢密副使。天祚帝即位,为知枢密院事。天庆五年(1115),奉旨自汉人富民中募兵抵御金兵,在涞流河大败。又募辽东流民二万人至沈州镇压高永

  • 昭釐

    战国时楚国大臣。事楚威王。因恶威王学书于沈尹华,使王之侍御进谗于王,威王遂疏沈尹华,他得行其私于朝。见《吕氏春秋·去宥》。

  • 李瑛

    ?—737唐宗室。本名嗣谦。玄宗子。初封真定王,改郢王。开元三年(715),立为皇太子。其母本以歌舞得宠,及武惠妃得宠,渐受冷遇。他亦遭惠妃女咸宜公主婿杨洄攻讦,玄宗怒而欲废之,因中书令张九龄谏而止。

  • 草人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除草施肥改良土壤。位下士。属员有史、徒等。

  • 娄塘镇

    在今上海市嘉定区西北,因水得名。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从刘河进掠此镇,嘉定县境及太仓皆受其害。三十四年倭寇又自黄姚登陆,西至此镇。

  • 散臣中校

    官名。北魏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六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周桥

    地名。在今山东曹县东北。《资治通鉴》:隋大业九年(613),“济阴孟海公起为盗,保据周桥,众至数万”,寻据曹、戴二州,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