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
隋开皇五年(585)以拒阳县改名。治今陕西洛南县东南八十里。属商州。大业三年(607)属上洛郡。后移治今洛南县东南四十里。唐复属商州,显庆三年(658)移治今洛南县。明初属华州,成化中复属商州。天启元年(1621)改为雒南县。1964年改“雒”作“洛”。
隋开皇五年(585)以拒阳县改名。治今陕西洛南县东南八十里。属商州。大业三年(607)属上洛郡。后移治今洛南县东南四十里。唐复属商州,显庆三年(658)移治今洛南县。明初属华州,成化中复属商州。天启元年(1621)改为雒南县。1964年改“雒”作“洛”。
1730—1778清山东益都(今青州)人,字素白,一字茝畹,晚号南涧。乾隆进士。历官广东恩平、新安、潮阳知县,广西桂林府同知。师事钱大昕,大昕极重其才。性好聚书,又喜搜罗金石。以博洽著称,尤以目录、金
官署名。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置差遣院;淳化三年(992)置磨勘京朝官院,次年改为审官院,并差遣院入审官院,设知审官院二人,由御史知杂以上充任。掌考校京朝官殿最,定其官爵品级,分拟其内外任使,奏报
即今称之行星水星。因水星是最近太阳的一颗内行星,从地面观测者看来,它离太阳最远时不超过一辰,故得名辰星。因其运动情况和金星类似,且也系白色,只是亮度较小,故《五星占》中又称之为小白。
后(後)唐律令文书。九卷。因成于《开元格》后,故名。开元六年(718),玄宗命吏部尚书兼侍中宋璟等删定格令,次年奏上。已佚。
?—398十六国时人。鲜卑族。慕容垂之季舅。垂起兵反前秦时,隶慕容农部下。后任镇北将军,封阳城王。后燕建兴十年(395),任北中郎将,代慕容盛镇蓟。永康三年(398),为尚书。乘燕败乱之际,杀慕容宝,
宋大理国置,驻地即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蒗蕖州。所辖居民主要为今彝族及纳西族先民。
土司名。明弘治七年(1494)置。长官吴姓。清同治间,停袭。司治始为头塘,后迁小庄,均在今贵州都匀市东南。管吴家司上等四十九寨。居民布依族、苗族。
商办企业。清光绪十六年(1890)创办于上海。资本二十万两。有缫机二百车。
即“济水”。
明代两淮盐法之一。嘉靖间副都御史鄢懋卿行之。规定商人中盐每引*正盐须添买各盐场积存余盐若干引。嘉靖四十一年(1562),被巡盐御史徐奏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