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鸣銮
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柳门,号亭。同治进士。历督陕甘、江西、山东、广东学政。光绪二十年(1894)充任五城团防大臣,调吏部右侍郎。次年《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坚索台湾、澎湖。他力陈海疆重地不可弃。光绪帝多次召见朝臣,其奏对尤直切,遂招慈禧太后忌恨,被革职,永不叙用。既罢归,主讲杭州诂经精舍、敷文书院。
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柳门,号亭。同治进士。历督陕甘、江西、山东、广东学政。光绪二十年(1894)充任五城团防大臣,调吏部右侍郎。次年《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坚索台湾、澎湖。他力陈海疆重地不可弃。光绪帝多次召见朝臣,其奏对尤直切,遂招慈禧太后忌恨,被革职,永不叙用。既罢归,主讲杭州诂经精舍、敷文书院。
又名镈。 春秋晚期齐国青铜器。传为清同治九年(1870)出土于山西荣河县(今万荣县)后土祠,高67厘米,有铭文一百七十二字。 载之祖鲍叔
见“回族”。
由数根弯成拱形的细长竹竿组成的桥。一般为临时性简易桥。以南方产竹区最为盛行。
书名。清吴楚椿撰。乾隆四十一年(1776)成书,收入《处州府志·艺文志》。记述浙江青田县一带畲民系于顺治年间由琼海迁来,有钟、雷、蓝、盆、娄五姓,刀耕苦作,或佃种田亩,或扛抬山舆,识字者极少。后渐有读
①元户口簿的别名。成吉思汗时,分封领民,划分千户,所登记的籍册封面用青色,故名。元代一直沿用,或称户口青册。②文书名。清代之平行文,乃*黄册之副本。清制,臣工在将黄册随同题本呈进御览之同时,亦抄出副本
北宋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德久。邹浩子。弱冠弃科举,从杨时游。靖康初,自布衣荐除枢密院编修,官终给事中,出守天台。编有《伊川语录》。
官名。《周礼》有象胥一职,掌通夷狄之语言而翻译之。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建六官,秋官司寇府宾部大夫下有象谞中士,正二命;象谞下士,正一命,即《周礼》象胥之职。北周因之。隋开皇元年(581)罢
西汉齐人。成帝时,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言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以此授夏贺良等。后被中垒校尉刘向劾以罔上惑众,下狱病死。
?—933五代时党项人。夏州定难军蕃部指挥使。后梁开平三年(909),族子定难军节度使彝昌为部将高宗益所杀,他被诸将推为留后。受后梁封,官检校司空、定难军节度使。进为检校太保,兼中书令,封陇西郡王。后
清代对非宗室封公爵者之称呼。清制,宗室封爵有镇国公、辅国公等,谓之国公。此外,对功臣及外戚之封爵有九等,第一等为公,为有别于宗室封公者,又谓之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