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金司
官署名。又称山阴司。辽代置。在金山北,以阴山产金,故名。西京诸司之一,为控制西夏而设。后改为统军司,长官为统军使。属北面边防官。
官署名。又称山阴司。辽代置。在金山北,以阴山产金,故名。西京诸司之一,为控制西夏而设。后改为统军司,长官为统军使。属北面边防官。
官名。即尚书左丞。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尚书左丞。
官名。周代置。大宗人之属官,掌宗庙祭祀礼仪。一说即“小宗伯”。《礼记·杂记》:“大夫之丧,大宗人相,小宗人命龟,卜人作龟。”郑玄注:“相,相主人礼也。命龟,告以所问事也。”
宋涪州涪陵(今属重庆)人,字天授,自号涪陵先生。少喜学佛。后从程颐学《易》。得闻精义,造诣甚深。靖康初,召为崇政殿说书,辞不就。高宗即位,又命召至。适金兵至,失其所在。后归隐青城山中,蜀人称为“谯夫子
书名。唐王维撰。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以名集。其弟王缙编成于代宗宝应年间。十卷,凡诗四百余篇。原集已佚。元明以降,刻家益出,版本杂驳。今有《四部丛刊》影印刘须溪评点元刻本《王右丞集》,六卷。196
宋人。水工。庆历八年(1048),黄河决口商胡,历久难以堵塞,他建议分三层下埽,减小流水冲力,以尽人力,巧合龙。董理此事的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拒不采纳,仍用旧法,终无效果。后因河北安抚使贾昌朝支持,三层
即元顺帝。因生于庚申年(1320),故称。
即“班朱尼河”。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水司长官,员一人。掌河渠疏浚、灌溉及舟船运输事务。正五命。下设小司水下大夫、小司水上士以佐其职,领典壅上士、掌津中士、舟工中士、典鱼中士、典彘中士等官
书名。明末清初屈大均撰。二十八卷。大均在清兵入关时,曾参加抵抗活动,失败后削发为僧。不久还俗,北游关中、山西。是书参考方舆、志乘,结合身经目睹,分类述录广东一省天文、地理、山川、矿藏、人文、风俗、鸟兽
清末民初革命军事团体。又称中华民国义军。1912年1月建于上海,共一千余人,以刘基炎为司令,唐之道为统领。随即北伐,攻入山东,大败清军。南北议和后退回。后被袁世凯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