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大清会典

大清会典

书名。简称《清会典》。清官修政书。康熙时初修,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各朝迭加续纂。有康熙二十九年(1690)成书一百六十二卷;雍正十一年(1733)成书二百五十卷;乾隆二十八年(1763)成书一百卷;嘉庆二十三年(1818)成书八十卷;光绪二十五年(1899)成书一百卷。采取“以官统事,以事隶官”的写法,以政府机构为纲,系以各种政事。各朝所修《会典》叙事时间相接,汇编清代各官衙的执掌、政令、事例,及职官、仪礼等制度。为研究清代典制的重要资料。各书成书时均有殿本。

猜你喜欢

  • 承宗

    ?—727唐时回纥首领。公元719—727年在位。开元七年(719),袭为回纥都督、河西经略副使兼赤水军使,与凉州都督王君㚟有隙,诸事受挟制。后被君㚟诬,流死瀼州(治今广西

  • 廷推

    明代任官制度。高级官职空缺,多由大臣公推二人或三人,再由皇帝决定任命。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臣推举或奉特旨。侍郎以下及祭酒,由吏部会同三品以上官员推举。外官惟督、抚之选,九卿皆参与,由吏部主持。

  • 光省钱

    唐制,自三省除拜,有光署钱留为宴资,以飨同僚。晚唐五代藩镇及使府参佐、州县官员带中书、门下、尚书省检校官,皆需纳钱,称光省钱,又称光省礼钱。旧例检校太师、太尉纳钱四十千,太傅、太保三十千,司徒、司空二

  • 南京太常寺

    官署名。明迁都北京后,于南京置。设卿一人,少卿一人,典簿一人,博士一人,协律郎二人,赞礼郎七人,司乐二人。下设各祠祭署。天、地坛奉祀一人,祀丞一人;山川坛、耤田奉祀一人;祖陵奉祀、祀丞各一人。皇陵奉祀

  • 葛洪

    ①(约284—364)晋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字稚川,号抱朴子。博览群书,尤好神仙导养之术,从郑隐受炼丹术。曾同吴兴太守顾秘等镇压石冰领导的农民军,受封伏波将军。后流徙广州,师事鲍玄,服食养性,在此

  • 水淬

    用水作淬火介质的热处理工艺。至迟发明于春秋时期。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战国钢剑、钢戟,都有淬火马氏体组织。西汉时期已有明确记载。后此工艺应用很广,据说还用于处理青铜镜。三国时蒲元已掌握不同水质对淬火

  • 雄溪

    雄一作熊。东汉、六朝武陵郡境内五溪之一。即今湖南沅江上游支流巫水(《渠阳边防考》),一说为渠水(《东还纪程续钞》)。东汉、六朝时“五溪蛮”的一支即聚居在此溪两岸。

  • 伶州鸠

    春秋人。周景王时乐官。据《国语·周语》载,周景王曾向他问律,答语中述及十二律名称。该问答文字成为中国律学史上最早的篇章。

  • 何承天

    370—447晋宋之际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历任衡阳内史、御史中丞等,世称“何衡阳”。晚年因泄漏密旨免官。博通经史,精历术,曾考定《元嘉历》,为唐宋历法家所仿效。他依据天文历数知识和儒家观点,进

  • 海关两

    又称关银、关平两。近代中国海关征税时使用的计算银两。鸦片战争前,通商各国来华贸易及清政府征缴进出口税,均须按当地银两折算。但各地银两成色、重量不一,折算困难。五口通商后,清政府为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