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补
清初圈占民人土地辟为庄田、牧场,安置东来旗人。顺治十年(1653)停止圈拨,“游牧投来人丁”,以旗下退出荒地补给,是为圈补。旗人往往乘圈补之机圈占接壤民地。
清初圈占民人土地辟为庄田、牧场,安置东来旗人。顺治十年(1653)停止圈拨,“游牧投来人丁”,以旗下退出荒地补给,是为圈补。旗人往往乘圈补之机圈占接壤民地。
成吉思汗妹。嫁亦乞列思部人孛秃。元代追谥为昌国大长公主。
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南岐州置。治梁泉县(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辖境相当今陕西凤县、留坝县及甘肃徽县、成县、两当县地。隋大业三年(607)改为河池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凤州。辖境缩小。天宝元年
书名。明末清初屈大均撰。二十八卷。大均在清兵入关时,曾参加抵抗活动,失败后削发为僧。不久还俗,北游关中、山西。是书参考方舆、志乘,结合身经目睹,分类述录广东一省天文、地理、山川、矿藏、人文、风俗、鸟兽
邑名。一作杜林、桂林,也作徒林。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杜水发源处。《古本竹书纪年》:周“夷王猎于社林,得一犀牛”。《国语·晋语八》作徒林。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谓“徒”、“社”皆“杜”字之通假。
?—191东汉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字文节。献帝时,董卓举为冀州牧。及初平元年(190)袁绍兴兵讨卓时,因虑绍得众,不听发兵。次年,袁绍使公孙瓒来攻,遂被迫让位于绍,依附张邈。后畏惧邈与绍合谋害己,自
亦称银两庄头。清初圈占近畿土地,安置东来八旗官兵。一些汉族地主为求得政治庇护,带地来投或愿领官地者即设为纳银庄头。各给*绳地。向政府交纳一定租银。
发(髪)以头发为绣线的绣制工艺。即利用头发独具的细、柔、光、滑特性,及黑、白、灰、黄、棕的自然色泽,绣制单线(白描)人物、山水和建筑物等。绣品质朴素净,淡雅飘逸,色彩柔和,经久不褪。针法有接针、切针、
明清时对居今云南保山地区西南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地区西部及附近地区部分佤族的他称。与同区域之古剌、哈剌(今佤族中的另一部分)、怒人(今怒族)等相杂居。《百夷传》谓其人“巢居山林,善骑射,无衣
泛指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民户。清代则作为区分不同户口的专用语。清代之户别有军户、民户、匠户、灶户之分;而以内地与边区划分,则有腹民、边民之别。在户口统计上,腹民计以丁口,边民计以户。如三姓所属赫哲、费雅喀
战国时滕国人。滕定公太子(即滕文公)傅。定公卒,文公两次遣其赴邹问丧礼于孟子,孟子告以服丧三年,文公遂定三年之丧。见《孟子·滕文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