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吏
吏名。春秋时即有是称。《墨子·迎敌祠》:“五步有五长,十步有什长,百步有百长,旁有大率,中有大将,皆有司吏卒长。”金、元时均置。掌路总管府至司县等衙门文书案牍和衙门事务。金代分女真司吏与汉人司吏。汉人司吏据户多少置员。县司吏一般为上县八人,下县六人。元代府州司吏从低一级衙门中选充,考满出任典史、吏目等流外官。县由贴书等见习司吏和巡尉司司吏中选充。
吏名。春秋时即有是称。《墨子·迎敌祠》:“五步有五长,十步有什长,百步有百长,旁有大率,中有大将,皆有司吏卒长。”金、元时均置。掌路总管府至司县等衙门文书案牍和衙门事务。金代分女真司吏与汉人司吏。汉人司吏据户多少置员。县司吏一般为上县八人,下县六人。元代府州司吏从低一级衙门中选充,考满出任典史、吏目等流外官。县由贴书等见习司吏和巡尉司司吏中选充。
书名。唐王焘撰。四十卷。成书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至二十卷为内科病;二十一至二十二卷为五官病;二十三至二十四卷为瘿瘤、痈疽病;二十五至二十七卷为二阴病;二十八至三十卷为中恶、金疮、大风;三十一至三
西周王。姬姓,名燮。周懿王之子。孝王死后,受诸侯拥戴得立。曾烹齐哀公而另立胡公,又命虢公伐太原戎,获马千匹。
见“入内内侍省”。
官名。北魏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六品上。
瓜名。西汉初年人召平培育,品质优良。据《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原为秦东陵侯,秦灭亡后为布衣,家贫,乃种瓜于长安城东,瓜味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
官名。郎官别称。因执楯侍卫于宫之侧,故名。《史记·滑稽列传》:“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楯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
官名。(1)掌管军政、军赋、马政的执政大臣。亦称大司马。相传商代已置,为天子五官之一。西周为三公之一。《周礼》列为六卿之一,为夏官。春秋战国沿置,位列卿。西汉所置称大司马。(2)春秋晋国置,掌军中司法
?—1488明山东高密人,本姓戴,一说苏州(今属江苏)人,本姓马。幼年入宫为宦官,赐姓名。成化时掌司礼监事。性直敢谏,因反对万贵妃易太子,触帝怒,斥居凤阳。孝宗即位,召还,仍掌司礼监,荐用大臣王恕等。
唐方镇名。至德二载(757)分剑南节度使西部地置剑南西川节度使,简称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府(治今四川成都市),领成都府及彭、蜀、汉、眉、邛、嘉、巂、黎、戎、维、茂、雅、合、果等州。其后增领松、当、悉、柘
满语。汉译跟马人或控马夫。职责看管、饲养马匹与随征负荷。身份及社会地位甚为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