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侍内

侍内

官名。即门下省长官侍中,隋初因避讳改名纳言,大业十二年(616)复改纳言置。唐武德三年(620)前复改纳言,其后改名侍中。

猜你喜欢

  • 法例

    书名。唐高宗时详刑少卿赵仁本撰。三卷,一说二卷。本为审判时参考和依据。后高宗以为已有贞观以来律令可循,不必更作例文,徒增烦扰,遂废佚。又,崔知悌亦撰《法例》二卷,并佚。

  • 夏采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夏采置,为春官府夏采司长官,但权限更大。掌帝王丧葬事务。正四命。下设小夏采上士以佐其职,领守陵上士、守墓中士、职表中士等官属。北周沿置。隋开皇元年(581)罢。

  • 穆陵关

    (1)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大岘山上。谷道峻狭,号称“齐南天险”。《左传》僖公四年(前656):管仲云:齐地“南至于穆陵”,即此。(2)穆一作木(《水经注》)。在今湖北麻城市北,接河南省界。《资治通鉴》:

  • 纲纪

    原意为治理。汉代为郡县右曹大使别称。右曹即指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等总揽内外众务之职吏。地位较高。魏、晋、南北朝州、郡国、县府所属摄诸曹、理众事,地位最尊。三国时魏国多指郡功曹,晋多指郡国主簿,南朝

  • 论语集解义疏

    书名。简称《论语义疏》。南朝梁皇侃(一作偘)撰。十卷。以疏释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为主要内容,故名。兼采老庄玄学,阐述经义,于名物制度,则略而不讲。与汉儒经解相去悬绝,保留了南朝经疏之特色,为南学的主

  • 图理琛

    1667—1740清满洲正黄旗人,阿额觉罗氏,字瑶圃。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监生任内阁中书,后晋侍读。五十一年,奉命与侍读学士殷礼纳等假道俄国,出使土尔扈特部,历时三载。雍正元年(1723)官广东

  • 门下主书舍人

    官名。北魏置,属门下省。掌起草诏令。太和十七年(493)定为六品上,地位高于中书舍人。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漠谷

    地名。一作幕谷。在今陕西乾县西北。《资治通鉴》:唐建中四年(783),朱泚围奉天,灵武留后杜希全等入援奉天,上“命希全等自漠谷进”,为朱泚所败,即此。

  • 品秩

    官职等级制度。(1)官品与官秩的联系,详见“品”、“秩”。(2)官品的异称,《晋书》卷二十四《职官志》:“光禄大夫假银章青绶者,品秩第三。”

  • 粘拔恩

    金北边部名。原属西辽,后附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