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子杼
即“杼”。
即“杼”。
天文学名词。又称浊氛、浊。指地平线附近空中之气,能影响到所见天体的颜色变红,并使天体上下之间的距离变大。《隋书·天文志》记后秦天文学家姜岌讨论日初出、将入时与日中时人目所见太阳颜色与大小不同的原因的话
战国时魏国人。魏昭王三年(前293),韩、魏联军与秦战于伊阙(今河南洛阳南龙门),大败。魏使公孙衍卑辞割地于秦以求和。他自荐于魏王,言只割公孙衍将割之地的一半就可与秦媾和。见《战国策·魏策一》。
155—220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曹嵩之子。少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
隋以前鄜亦作敷。北魏置。治今陕西洛川县东南鄜城。属鄜城郡。隋大业初属上郡。唐属坊州。唐末李茂贞置翟州治此。五代梁开平三年(909)改为昭化县,唐同光元年(923)复为鄜城县。属鄜州。蒙古至元四年(12
亦称楼船卒。秦汉兵种之一。属征兵。据应劭《汉官仪》,西汉初年高祖命天下郡国征选材官、楼船等,各有员数。每年八月,由郡国长官会同都试,评定殿最,江淮以南诸郡国多有楼船士,随时听从征调。武帝时,杨仆为楼船
官名。秦置,掌祭祀祝祷等,属奉常。西汉初沿置,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称祠祀。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又更名庙祀。东汉复置,掌大祭祀时宣读祝文和迎神、送神等,秩六百石,隶太常。魏、晋、南朝宋皆七品,
书名。清末傅云龙撰。十卷。光绪十三年(1887),傅氏奉命出游日本、美国、秘鲁、巴西、加拿大、古巴诸国,十五年正月抵巴西。诹事译文,历地摹图,撰成是书。分天文、地理、国系、风俗、食货、考工、兵制、政事
工艺名。指以彩绘、刺绣、染色、印花等多种工艺技术为织物及服饰施以色彩及纹样,以增加美感。最早见《尚书》:“以五彩彰施于五色。”
书名。清梁玉绳撰。三十六卷。作者将《史记》援引之书与史文对照,又据先秦诸子及《风俗通》、《白虎通》、《越绝书》等与史相证。历时二十年,五易其稿,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成书。对三家旧注错误,多所纠正
据《说文》、《水经》故道自今河南开封市东北分阴沟即狼汤渠水,东流至今商丘市北,下接获水。自晋以后被认为是汴水的下游,“汳”名遂废弃不用,通称汴水。一说“汳”即“汴”本字,魏、晋人恶其“反”字,改从“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