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令支
古族名。又名令支、离支、泠支。山戎族的一支。齐桓公北伐山戎时,将其击灭。
古族名。又名令支、离支、泠支。山戎族的一支。齐桓公北伐山戎时,将其击灭。
官名。清代福建船政长官。同治五年(1866)置。一人,特简。初为钦差大臣,正二品。光绪四年(1878)后,曾数次由地方巡抚、总督、将军等兼任,品秩不定。掌理福州船政局轮船制造事宜。
又译阿林铁木儿。元畏兀儿人。祖月儿思蛮自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徙居平凉(今甘肃武威),携子阿的迷失帖木儿入觐世祖,留入宿卫。他善蒙古文,多闻识,由翰林待制、侍讲、学士,官至承旨。仁宗时,奉
1071—1142宋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人,字彦明,一字德充。师事程颐,颐晚年得二士,其一即焞。靖康初,以种师道荐,召至京师,不欲为官,遂赐号“和靖处士”。金军陷洛阳,他流徙于山中四五年,拒刘豫之召
1578—1642明嘉兴(今属浙江)人,字景倩,又字景伯、虎臣。万历举人。祖、父皆以进士为官京师,自幼随寓京邸,刻苦读书,博洽好古,习闻掌故。父死南归,又广搜乡里雅谈及琐语剩言,因久试不第,梦寐京国,
官署名。西汉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四曹,其一为常侍曹。东汉因之。为尚书六曹之一,主公卿事,设尚书主之,有左右丞各一人,侍郎六人,令史三人。
官署名。元代管理佛教事务机构。世祖时设于路以上(亦有设总统所者),统辖僧录司、僧正司、都纲司,掌理僧尼词讼。凡遇僧尼与百姓发生词讼,则与地方官府共同处理。长官为总摄,下设书吏、公使人等。至大四年(13
战国时秦国和魏国间的战役。秦献公时,进行改革,废止殉葬制度,“初行为市”,“为户籍相伍”,并推行县制,国力渐强,积极准备收复被魏占领的河西地区。秦献公二十一年(前364),攻魏于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
即“拔也古”。
1143—1206南宋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字元善。隆兴进士,调饶州浮梁尉。光宗时,历提举浙西常平、湖广总领、司农少卿。宁宗即位,韩侂胄议北伐,他认为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
即“福建船政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