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门下吏

门下吏

泛指门下官吏,汉朝中央及地方长官均有门下吏,后世沿置。东晋和南朝州的军府也置功曹、主簿、录事、防阁等门下吏。


汉代至南北朝谓郡县亲近之吏。门下又称閤下,为府长官治事之所。汉代官府正门一般不轻易开启,府内人员日常均由旁门、小门出入,小门称为閤,故有“门下”或“閤下”之称。郡县属曹诸吏,除分职列曹如户、仓、金、尉等曹及司监察的督邮外,其余似均可冠“门下”为称。惟功曹总揽众务,又掌群吏赏罚之权,五官掾和廷掾职似功曹,故特称之为纲纪吏。其他如主簿为閤下群吏之长,职最亲近;主记室掾、史及录事职掌文书;门下督盗贼及门下贼曹职主侍卫;均属门下之职。议曹为亲近散吏,亦冠门下为称。郡县少府分别掌郡国守相的私藏和县的财政,奏曹虽为散吏,职近主记,虽不见冠门下为称,然其职亦近于门下。

猜你喜欢

  • 官署

    官署名。唐朝设此官署,负责选择米麦。其官有令二人,正八品下;丞四人,正九品上;监事十人。此署属司农寺。参看《新唐书·百官三·官署》。

  • 稻仓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司仓下大夫稻仓中士佐官,正一命。

  • 尚乘寺卿

    官名。为尚乘寺主官,见“尚乘寺”。

  • 承政司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由承政厅改设。详见“陆军部承政司”。

  • 参议员

    (1)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与北洋政府初期的临时参议院设置,见“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2)北洋政府国会参议院设置,即参议院的议员,主要代表地区。第一届国会参议员员额二百七十四人,由各行省、各地方分别选出

  • 西作坊副使

    官名。宋神宗熙宁三年 (1070),改北作坊副使置,为武臣迁转之阶。元丰 (1078—1085)改制,定为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武显郎。

  • 大都尚酝局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1279)由御酒库改立,秩从五品。掌酝造诸王百官酒醴,隶宣徽院。置提点、大使各一员,副使二员。

  • 京兆府司竹监管勾

    官名。金置,掌薅养竹园采斫之事。设管勾一人,从七品,司吏一人。并有监兵百人,任薅养采斫之役。

  • 外府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仿《周礼》外府置,北周沿置。天官府太府中大夫属官,员二人,掌绢、帛、丝、麻、钱物、皮角筋骨之藏,下设外府中士以佐其职。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顿舍官

    官名。金置,见“武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