閤门通事舍人
官名。宋朝閤门司置,初选通识文字、善于宣赞、熟于祗应者任职,后用为横班阶官以加赐武臣。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复为职事官,从七品。徽宗政和六年 (1116) 改宣赞舍人,掌传宣赞谒之事。金朝亦置,员二人,从七品,职与宋略同。
官名。见“閤门宣赞舍人”。
官名。宋朝閤门司置,初选通识文字、善于宣赞、熟于祗应者任职,后用为横班阶官以加赐武臣。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复为职事官,从七品。徽宗政和六年 (1116) 改宣赞舍人,掌传宣赞谒之事。金朝亦置,员二人,从七品,职与宋略同。
官名。见“閤门宣赞舍人”。
官名。北齐置。东市署次官,佐东市署令掌邺城东市的事务。
官名。北魏置。委任依附其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为之,可世袭。北齐沿置。有“第一领民酋长”,“第二领民酋长”“第三领民酋长”等,详见各条。官名。北魏地方制度,除在汉族地区实行郡县制度,以护军制度统治汉人以外
见“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
官署名。北魏有“游猎曹”,北齐置部,设丞。隶司农寺钩盾署。
官员褒奖的方式之一。清高宗时建立紫光阁,图形功臣,以表扬其名声。兆惠即以平定大小金川功,图形于紫光阁。
官名。清朝内务府营造司之主官。额设二人。掌司事。
明清对地方各级长官之统称。如布政使、知府、知县等。以其主管一级政府之政务,有僚属,且所用印为正方形,故名。简称“正印”。明清制度,正规职官用的印为正方形的,称正印,因此,称正规官员为正印官;临时委派的
官名。明朝宦官司礼监置,无定员。地位低于掌印、秉笔太监。参与批红。宦官职名。明置,属司礼监,见该条。
官名。唐高祖武德(618—626)初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置,一员,正四品,掌同工部尚书,兼掌刑部事,九年罢。
隋代州主簿名目之一。见“州迎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