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閤门

閤门

官署名。宋朝始置,有东上閤门、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宣赞舍人十人、祗候十二人,掌朝会宴幸、供奉赞相礼仪之事; 文武官员自宰相,宗室自亲王以下及外国使节与少数族首领朝见、谢辞,按品秩引导叙班,赞其拜舞并纠其失仪。庆礼奉表,东上閤门掌管; 慰礼进名,西上閤门掌管。神宗元丰七年 (1084) 以客省、四方馆使副领本职外。官最高者一人兼领閤门事; 哲宗元祐元年 (1086) 客省、四方馆、閤门并以横行通领职事; 徽宗崇宁四年(1105)依元丰法隶门下省,大观元年 (1107) 依殿中省例不隶台察; 南宋高宗建炎 (1127—1130) 初元并东上閤门、西上閤门为一,其引进司、四方馆并归閤门,客省依旧法,非横行不许知閤门; 绍兴五年 (1135) 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官未至者即称同知閤门事同兼客省、四方馆事,宣赞舍人与閤门祗候并为閤职; 孝宗乾道六年 (1170) 又置閤门舍人十人,以待武举之人入官者,掌诸殿觉察失仪兼侍立。辽朝分为东、西上閤门司,各置使、副使,隶门下省。金章宗明昌五年 (1194) 置,隶宣徽院,其官以次排转除授,东上閤门使二人、副使四人、佥事一人,掌签判閤门事; 西上閤门使二人、副使一人、佥事一人,掌赞导殿庭礼仪; 閤门祗候二十五人,閤门通事舍人二人,掌通班赞唱、承奏劳问之事; 承奉班都知,掌总率本班承奉之事; 内承奉班押班,掌总率本班承奉之事;御院通进四人,掌诸进献礼物及荐享编次位序。

猜你喜欢

  • 审定科

    官署名。清末学部总务司所属三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审查颁行教科书,收管本部所用参考图书,编录各科学艺报章。额设员外郎二人,主事二人,此外,亦可酌派本部他司人员或各学堂教员之熟悉科学者助

  • 皇宗博士

    官名。北魏置于皇宗学内。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下。学官名。见“皇宗学”。

  • 织彩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织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织彩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比长

    官名。《周礼》以五家为比,五比为闾。比长为一比之行政官。《周礼·地官》:“比长,五家下士一人”,“各掌其比之治。五家相受,相和亲,有罪奇衺,则相及。徙于国中及郊,则从而授之。若徙于他,则为之旌节而行之

  • 司田

    官署名。即工部屯田司,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屯田。

  • 辅师

    官名。 西周置。 乐官。《辅师��簋铭》:“荣伯入右辅师��。王呼作册尹册命��曰:‘更乃祖考司辅。’”

  • 都译勾管作者

    即“主译者”。

  • 太尊

    清朝知府属员及部下对知府之尊称。明清时的知府相当古代的太守,因此尊称其为太尊。《儒林外史一》:“(危素)前月初十搬家,太尊、县父母都亲自到门来贺。”

  • 小蕃部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秋官府蕃部中大夫属官,佐蕃部中大夫、小蕃部下大夫掌诸侯朝觐的礼仪。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大夫为长官,遂成为蕃部次官。宣帝即位,复

  • 汉人宣徽院

    辽朝官署名。即南面官之“宣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