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北魏少府所属有中掖廷监,秩从五品上。参见“掖廷”。
官名。北周置,正二命,为右侍伯中大夫的属官。参见“前侍伯中大夫”。
①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由太府寺析置,统左尚、右尚、内尚、司织、司染、铠甲、弓弩、掌冶等署,设监 (后改令)、少监 (后改少令)、丞、主簿、录事等。唐高祖武德 (618—626) 初废,其
见“通译官”。
官名。西汉置,掌皇宫黄门之内诸伺应杂事,持兵器宿卫宫殿,为服役于宫廷中的低级宦官。名义上隶属少府,无定员。东汉宦官专权,其职任稍重,位次小黄门。魏、晋沿置,隶属不详。东晋南朝省。十六国汉(前赵)、南燕
辽太祖子耶律倍封号。封于天显元年(926),治东丹国,统渤海故地。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见“统管”。
官名。见“左右虎贲率上士”。
官名。隋朝因避讳,由殿中侍御史改名,置十二员,正八品上; 炀帝大业三年(607)省。唐朝复名殿中侍御史。官名。隋代为避杨忠的名讳,改殿中侍御史为殿内侍御史,隋末废。参见殿中侍御史。
司天台丞、司天监丞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