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部落联盟

部落联盟

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早期的部落联盟是以血统亲属关系为基础的几个部落结合起来的集团。联盟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卫,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联盟各部落是平等的,联盟议事会由各部落的首领组成,没有相应的组织分工,或仅有很简单的分工,除处理联盟部落之间的问题外,主要是应付对外的战争。母权制崩溃以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之间既有兼并,也有融合。传说中的西北地区的炎帝部落、北方地区的黄帝部落与东方地区的东夷部落,是远古中国大地上的主要部落。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分别沿着河流向东方发展,终于与东夷部落相遇而发生战争。先是东夷集团的蚩尤战败了炎帝后裔的共工部,接着共工部向黄帝求援,于是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发生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蚩尤被杀。这时还没有脱离原始共产制,都不能对战败部落进行奴役,所以在打败对方之后,要末结为平等的联盟,要末把他们驱逐出原有的住区,蚩尤对共工采取的是后一种办法,黄帝对东夷部落采取的是前一种办法,在杀死蚩尤之后,找出少皞来抚绥东夷,自然是结成联盟了。炎帝后裔的共工部落联合黄帝战败蚩尤之后,在结盟过程中,为争当部落联盟的首领,双方发生了战争,黄帝部落三战三胜之后,也没有把共工消灭掉,而是结成了联盟,共工部落改用黄帝部落的名称,而且在联盟中位在颛顼部落之下。炎黄两部落与蚩尤之间的循环战争和结成联盟,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促进了各氏族、部落之间及其内部的分工和交换,加速了社会阶级分化的过程;第二,促使不同氏族、部落之间融合,产生了华夏族;第三,从血缘部落发展为地域部落联盟,是氏族机构到国家的过渡形态。反映母权制崩溃以后,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之间兼并、融合关系的,是龙的崇拜的出现。龙是各氏族、部落用本氏族、部落图腾中最具有特征的部分共同融铸成的。龙的鹰爪是来源于以鸟为图腾的部落,虎掌来源于以猛兽为图腾的部落,蛇颈则是来源于以蛇为图腾的部落。龙的崇拜的出现,标志着由部落向国家迈进,离国家产生已经不远了。黄帝部落联盟之后,出现了融合炎黄与东夷三大部落集团文化的颛顼、帝喾时期,颛顼与帝喾两个部落联盟,虽还是属于前期部落联盟的性质,但阶级分化已经很明显了,部落联盟大酋长的职权也较前大为提高。龙被看作是大酋长的化身和部落联盟的保护神。龙的神性,正好象征着大酋长的权力: 《山海经·海内经》说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就是对大酋长权力的形象描写。随着部落联盟内部阶级分化的加深,部落联盟议事会也相应发生质变,由前期的民主性质蜕变为后期的贵族议事会性质。

猜你喜欢

  • 侯行人

    侯的家臣之一。西汉置,其职掌为奉行侯的使命。东汉省。

  • 郡水曹

    郡分职诸曹之一。西汉太常、司农、少府、水衡都尉等所属均有都水一官,东汉改属郡国,有都水掾或水曹掾、史,职主兴修水利。《隶释》一五《绵竹江堰碑》记广汉有都水掾及水曹掾、史各一人。可见当时水曹与都水是同时

  • 上都采山提领司

    官署名。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置,属大都留守司。掌采伐材木,烧炼石灰。以提领一人为主官,下设副提领、提控各一人。

  • 尝药次御

    官名。北魏置,《魏书·恩幸传》: “(徐义恭)为尝药次御,出为东秦州刺史。”为皇帝身边亲近之职,佐尝药典御负责御药的调制,在进御前要先尝。

  • 充华

    官名。西晋武帝置为后宫九嫔之一,位视九卿。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 (467)定制,置为五职之一,班亚九嫔。南齐复列为九嫔。梁亦置。陈又列为五职。北魏孝文帝置为内官六嫔之一。隋炀帝再置为九嫔之一,正二品。内

  • 堂主事

    官名。清置,清朝中央六部、理藩院等,皆置堂主事,掌文案章奏;初四品,后定为六品。见《清史稿·职官一、二》。官名。清代于六部和理藩院均于堂官办公处所设堂主事,多以满人及汉军充任。因为尚书、侍郎有的不熟识

  • 银券

    见“丹书铁契”。

  • 东西织室

    官署名的合称,即东织室和西织室的合称。东织室、西织室,又简称东织、西织,属少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其长官称令,属官有丞、令史等,掌织文绣及郊庙之服。又

  • 仪制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仪制司”。明清礼部四司之一。掌诸礼文、宗封、贡举、学校之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仪部置。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洪熙元年(1425)南京礼部亦置,设官略同。清顺治元年(

  • 骐驎官

    官名。北魏明元帝永兴元年(409)置,员四十人,宿直殿省,职掌比常侍、侍郎。官名。北魏孝武帝永兴元年十一月,置骐驎官四十人,宿值殿省,比常侍、侍郎。见《魏书·官氏志》。“骐駣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