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曲将
官名。汉朝置。三国、两晋、南朝宋、陈沿之,军中及州、郡皆置,属部曲督。三国魏时规定须留家属作为人质,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罢部曲将长吏以下质任。八品。
泛指部校尉和军候。汉朝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称部,大将军营五部,每部设校尉一人,领本部兵马,秩比二千石,下有军司马一人,掌帅兵作战,秩比千石。部下为曲,曲设军候一人,掌领一曲兵马,秩比六百石。部曲将即泛指部校尉和军候。见《后汉书·百官一》。
官名。汉朝置。三国、两晋、南朝宋、陈沿之,军中及州、郡皆置,属部曲督。三国魏时规定须留家属作为人质,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罢部曲将长吏以下质任。八品。
泛指部校尉和军候。汉朝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称部,大将军营五部,每部设校尉一人,领本部兵马,秩比二千石,下有军司马一人,掌帅兵作战,秩比千石。部下为曲,曲设军候一人,掌领一曲兵马,秩比六百石。部曲将即泛指部校尉和军候。见《后汉书·百官一》。
官名。北齐置,为郡、县属官,专掌迎接新任长官诸事,位高于同级功曹。
匈奴官名,掌辅政。《汉书·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左右贤王、左右谷蠡最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
官名。北周置。统忠义兵以充宿卫。《苏慈墓志》: “建德元年(572),授夏官府都上士,治中义都上士。”(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四○九)隋朝因避讳,作志时改忠义为中义。官名。以忠义名官,见《三
官名。宋朝初年置,太宗淳化五年(994)改为国子监直讲。后复置,以幕职州县官充任。掌以经术教授学生。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罢。
见“僧录司”。
东宫武官名。北齐置左右卫坊,为东宫警卫机构,主官为左右卫坊率,各领骑官备身正副都督、骑官备身五职、骑官备身;内直备身正副都督、内直备身五职、内直备身;备身正副都督、备身五职;直閤、直前、直后;又有旅骑
四征、四镇将军的统称。
杂号将军名,汉置,统领骑兵征伐。《汉书·公孙敖传》:“公孙敖,义渠人,以郎事景帝。至武帝立十二岁,为骑将军。”武官名。楚汉之间汉有骑将,掌骑兵。《史记·灌婴列传》记“汉王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
唐玄宗开元(713—741)中置,给两京乞儿廪食,使居之。宋朝沿置。明朝初年亦令天下广置,收容、周济贫人。
官名。明朝直武英殿西房负责缮写工作者,初为内官职,继以中书舍人分直,后乃专选书法优良之中书舍人充任,仍从七品,无定员,专掌奉旨篆写册宝、图书、册页,称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简称武英殿舍人。官名。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