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郡王

郡王

爵名。隋朝始置。位在王下,从一品。唐定以封皇太子之子及异姓功臣,为九等爵第二等。从一品。唐五代后,分封甚滥。宋朝定为十二等爵第三等,位在嗣王下,国公上。辽亦置,有中山郡王、广平郡王等名目,均以封皇室子侄。金置,正一品,食邑五千户,实封五百户。并封广平郡王。末年为防御蒙古,曾封地方武装首领十人为郡王,合称十郡王。元沿置,改从一品。明朝为宗室封号,以封亲王嫡长子以外诸子。低于亲王一等。其府置官教授、舆膳各一人。清沿置,又称多罗郡王,并封予蒙古贵族,位在亲王下,贝勒上。


爵名。汉魏封王,以郡为国,未称“郡王”。至晋武帝封宣帝孙永为东莞郡王,这是郡王用做爵号的开始。隋爵分九等,郡王是第二等(《隋书·百官下·国王·郡王》);唐承隋制,爵分九等,郡王为从一品,食邑五千户、为第二等(《新唐书·百官一·吏部·司封郎中》);宋代爵分九等,一曰王、二曰郡王(《宋史·职官三·吏部·司封郎中》);金代郡王为正从一品(见《金史·百官一·封爵》);元、明略同前制;清代宗室封爵为十二等,第二等为多罗郡王,简称郡王(《清史稿·职官一·宗人府》)。参看《唐六典·吏部尚书·司封郎中》。

猜你喜欢

  • 守旅

    官名。崇祯十七年 (1644) 三月,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改守备而置。职掌仍因袭明朝旧制。

  • 都统军

    见“统军”。

  • 州府

    官署名。春秋战国置。管理州内文件档案之所。《礼记·内则》: “州史献诸州伯,州伯命藏诸州府。”

  • 请室令

    官名,车驾出,在前请所幸,徼车迎白,示重慎。中兴但以郎兼,事讫则罢。见《后汉书·百官志》。

  • 任用官员的通称。唐制有册授、制授、敕授等区别。

  • 小司木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木司次官,佐司木中大夫掌木工之政令。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为司木司长官,称司木下大夫。宣帝即位,复置中大夫后,遂仍为次官。正

  • 两京郊社丞

    官名。唐朝京城长安 (今陕西西安)、东都 (洛阳) 郊社署次官,隶太常寺,各置一员,从八品上。

  • 步军司狱

    监狱名。宋置,由侍卫亲军步军司主管,拘禁该司所属犯罪军官与士兵。

  • 州史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州府文书。《礼记·内则》: “宰告闾史,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州史献诸州伯,州伯命藏诸州府。”

  • 北院

    ①即“北枢密院”。②即“北大王院”。官署名。辽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院),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院治宫帐部族及属之政;南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北院官员称北面官,南院官员称南面官。辽太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