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郎将

郎将

官名。① “中郎将”的省称。② 隋朝诸卫府各置郎将为副贰,诸鹰扬府置鹰扬郎将、鹰击郎将为长贰,又有折冲郎将、果毅郎将统骁果宿卫。唐朝唯于亲、勋、翊三卫府置左、右郎将各一员,为中郎将之贰。宋朝为环卫官,左右金吾卫、左右卫、左右千牛卫皆置,位次中郎将,无职掌,无定员,多以宗室为之,或为武臣赠典及武官责降散官。详见有关各条。


1、中郎将的省称。秦汉时为主宿卫的武官。《后汉书·皇后纪》:“统从兄会袭安阳侯,为虎贲中郎将;又封统弟秉为淯阳侯。宗族皆列校、郎将。”参看“中郎将”、“虎贲中郎将”条。

2、郎与将的合称。《后汉书·光武帝纪》:“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论衡·初禀》:“吏秩百石以上、王侯以下,郎将、大夫以至元士,外及刺史、太守、居禄秩之吏,禀富贵之命。”

3、北周实行府兵制,每府一郎将主之。隋用其制,每府之兵皆有郎将、副将。唐朝十六卫及太子左右六率府,都有郎将,为五品官。见《文献通考·兵制》。

猜你喜欢

  • 通议大夫

    散官名号。隋炀帝始置,为从四品文散官。炀帝大业三年(607)罢。唐朝复置,定正四品下。宋初沿唐制。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改通奉大夫。神宗元丰三年(1080)后,复设为新寄禄官,正四品,取代旧寄禄官

  • 书手

    吏员名。宋初置于州、县,见“私名”。

  • 立义大都督

    官名。西魏置。《周书·陈忻传》:“魏孝武西迁之后,忻乃于辟恶山招集勇敢少年数十人,寇掠东魏,仍密遣使归附。大统元年 (535),授持节、伏波将军、羽林监、立义大都督,赐爵霸城县男。”

  • 表奏司

    ①官署名。宋朝大理寺置,掌收受地方所断狱案奏状。②吏名。宋置。属大理寺。

  • 督甄令史

    官名。南朝宋于校猎时临时设置,掌督摄纠司,多由诸曹令史兼任。

  • 海军次长

    官名。为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海军部的副长官。见“海军部”。

  • 备御官

    官名。清入关前八旗组织中基层编制单位牛录之长官。初设时称牛录额真。太祖天命五年(1620)改为备御官。太宗天聪八年(1634)改为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佐领。

  • 黄门从丞

    官名,汉置,属黄门令,宦者,掌出入侍从。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黄门令》。官名。东汉时黄门令的佐官。见“黄门令”。

  • 金紫将军

    指加授金章紫绶的将军,位在假银章青绶的光禄大夫之上。

  • 国史典书

    官名。北魏置,为秘书监著作局属官。庄帝永安 (528—530) 末,高法显为之,尔朱兆入洛阳,官守奔散,法显密理史书,得免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