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车驾清吏司

车驾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车驾司。明清兵部四司之一。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驾部设。置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三人。掌理卤簿、仪仗、禁卫、驿传、厩牧之事。洪熙元年(1425),南京兵部亦置,设官略同。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设郎中宗室、满、汉各一人,员外郎宗室、蒙古各一人,满洲二人,主事满、汉各一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掌理全国马政及传递文书事务。下设驿传科、脚力科、马政科、马档房、递送科等机构,分办司务。光绪三十二年(1906),兵部改为陆军部,遂裁。


官署名。车驾清吏司,简称车驾司。明朝时设此官署,属兵部。掌管鹵簿、仪仗、禁卫、译传、厩牧等事。其长官为车驾司郎中,属官有车驾司员外郎、车驾司主事等。清朝沿用明制,也设此司,掌管驿传、邮符及牧马之政,其官员有:车驾司郎中,满族三人,汉族一人;车驾司员外郎,满族二人,蒙古族一人;车驾司主事满族一人,汉族一人。清朝末年废。见《明史·职官一·兵部》。

猜你喜欢

  • 打卯牌子

    官名。明朝宦官御前近侍之一。掌随皇帝出朝时捧剑,位居司礼监太监及东厂提督守备等太监之次,属太监中地位极高者。

  • 农林司

    官署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置,属农商部。其职掌为:一、农业、林业的保护、监督、奖励、改良;二、农产物、蚕丝;三、耕地整理、水利;四、气候测验、天灾、虫害的预防善后;五、官有荒地处分

  • 酒务

    宋朝榷酒机构。京城及州府县镇皆置,设监当官掌之,或募豪民买扑经营。官名。宋设此官,掌管酒税,分务管理榷酒之事。《宋史·食货志下七》政和四年诏:“酒务官二员者分两务。三员者复增其一,员虽多毋得过四务。”

  • 五正

    官名。五官之长。一说为木、火、金、水、土五行官长。殷朝始置。春秋时晋国沿置。《左传·定公四年》: “分唐叔以怀姓九宗,职官五正。”《隐公六年》: “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杜预注: “五正

  • 銮仪卫

    官署名。清朝掌管帝后车驾仪仗之机构。顺治元年 (1644) 承明制置锦衣卫,设指挥使等官。二年 (1645) 更名銮仪卫。四年罢指挥使等官,设銮仪使、冠军使等。五年定为正二品衙门。掌供奉帝后祭祀、朝会

  • 太常协律郎

    即“协律郎”。

  • 水部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水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水部员外郎”,见该条。

  • 粮食部储备司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粮食部、掌理粮食储备的行政事务。以司长为主官,下设科长、科员,分理本司事务。

  • 法衣丹尼哈番

    即“法依旦尼哈番”。

  • 甬官

    官名。战国秦置。掌管徭役。《商君书·垦令》:“令有甬官食概。”高亨注:“甬官,掌管徭役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