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诸部护军

诸部护军

官名。三国魏始置,其职为管理内附的少数民族。其名号见于《通典·职官十八》“魏官品”条,有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与诸护军。十六国时代西北诸国及北魏前期盛设护军,以统治既非本族又非汉人的地区。如《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十《郑能邈修邓太尉祠碑》记苻秦时代的冯翊护军,“统和(戎)、宁戎、鄜城、洛川、定阳五部,领屠各、上郡夫施、黑羌、白羌,高凉西羌、卢水白虏、支胡、粟特、水,杂户七千,夷类十二种。”此类护军所统的诸部多分布在今陕西中部与甘肃地区,西及敦煌,东至晋西,自汉末以来少数民族多杂居在上述地区。诸部护军的地位自魏晋以来与郡守约略相当,其所统一般以户落为单位,不以土地为单位,其属官有司马、参军、门下督、功曹、主簿、录事、功曹书佐等员。至北魏太安三年(公元457年)文成帝改诸部护军各为太守,护军制度自此废除。东晋与南朝虽亦有护军之名,然仅加给其郡内有少数民族杂处的郡太守,非为专职,与北朝的制度不同。

猜你喜欢

  • 经界科

    官署名。清末民政部疆理司所属二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掌府、厅、州、县区划变更及增置,核办官地收放,民地买卖注册等事。置员外郎一人主持科务。

  • 永兴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官署名。辽朝置,南面官,亦称“永兴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掌永兴宫汉人之政令。置都部署、副部署、同知等职。

  • 典军将军

    官名。西晋置,掌宿卫禁军,有时亦奉遣宣传诏命。十六国前凉亦置,位在中坚将军之上。

  • 宣徽北院使

    官名。唐朝后期宣徽北院置,一员,武宗会昌六年(846)宦官刘遵礼 曾充任。五代迄宋,改用士人,为宣徽北院长官,或以检校官为之,或领节度及两使留后,常用以待罢政的勋旧大臣。如阙,则以枢密副使一员兼领,亦

  • 理藩部领办处

    官署名。清末理藩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并满档房、汉档房、俸档房、督催所设。相当秘书处,为本部公务总汇之区。置领办二人,帮办二人,稽核文移二人,总看奏折四人等。清末理藩部内部机构。以原理

  • 屯副

    杂任职名。唐置,见“屯主”。

  • 大司礼

    官署名。北周置。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建六官,于春官府置典命司,掌内外九族及玉帛衣服的礼制规格,并管理全国的僧道事务。北周初,改置大司礼。武帝保定四年(564)五月丁亥,又改为礼部。

  • 医药官

    官名。金朝置,掌惠民司医药。哀宗天兴二年(1233)八月,以太医数人于惠民司更直,病人官给以药。择年老进士二人为医药官。

  • 记室参军

    官名。又称记室参军事。西晋始置,为记室曹长官,掌文疏表奏。南北朝时,皇弟皇子府、嗣王蕃王府、公府、持节都督府皆置,品级自七品至九品不等。隋置于亲王府,从六品。唐因之,从六品上。宋朝以常参官兼任。金朝为

  • 长安、东安、西安门仓

    官仓名。明置,属户部,掌粮储之事。每仓各置副使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