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击使
唐朝边镇武官,位在军镇大使下。
唐朝边镇武官,位在军镇大使下。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奏准仿从前刑部律例馆的体制设立,属大理院。专掌复判外省死刑案件。设总核与分核掌理其事。均由大理院各庭熟悉案例的推事中选派。
见“绣衣直指使者”。官名,即绣衣御史。详“绣衣御史”条。
官名。同“左一护军府副护军”。
官名。即库部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 复名库部郎中。官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库部郎中为司库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
即“太子太师”。见“宫衔”。
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除草种稻开荒等。《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
杂任职名。唐于殿中省尚药局置二人,内侍省宫闱局置六人,掌合成口脂。
官署名。西夏置,然不在西夏官制序列中。设博士。
官名,汉朝时西域焉耆国设此官,为低级武官,掌领兵作战。见《汉书·西域传·焉耆国》,参看“击车师君”条。
官名。春秋战国置。使官随员,副使。《仪礼·聘礼》: “若过邦至于境,使次介假道,束帛将命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