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虞部

虞部

官署名。①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546)置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设郎中等官,职掌有关山泽、园囿、草木、鸟兽之政令,掌其出产、供应之节制,禁人随意采猎。西魏末至北周仿《周礼》建六官府,遂为地官府诸司之一,设下大夫为长官,佐官有小虞部上士,属官有山虞中士、下士,泽虞中士、下士,林衡中士、下士,川衡中士、下士,掌禽中士、下士,掌囿中士、下士,掌圃下士,掌炭中士、下士,掌薪中士、下士,掌刍中士、下士等。②隋、唐、五代为工部四司之一,其职掌略同①,兼掌京都街巷种植、供应百官蕃客菜蔬、薪炭及殿中省、太仆寺所管马匹刍料、田猎等政。隋初设侍郎、员外郎为长贰,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设郎、承务郎。唐朝设郎中、员外郎为长贰,又有主事等员。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虞,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再改,肃宗至德二载(757) 再复。北宋前期无职掌,设判部事一员,以无职事朝官充任,其郎中、员外郎皆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掌山泽、苑囿、矿冶之政,辩其矿藏出产而为之厉禁,监管诸金、银、铜、铁、铅、锡、盐、茶、矾之生产及开支。初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哲宗绍圣元年(1094)与屯田司互置郎官兼领。南宋省郎官,由工部郎官兼领。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复置,为工部四部属之一,设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事四员,二十九年改名虞衡清吏司。


官署名。隋工部尚书所属有虞部,其官为虞部侍郎。唐代虞部为工部四司的第三司,掌京都衢閧、苑囿、山泽草木及百官蕃客时蔬薪炭供顿、畋猎等事。其官为郎中、员外郎。见《隋书·百官下·尚书省》、《新唐书·百官一·工部》。

猜你喜欢

  • 景云大夫

    官名。金朝教坊阶官二十五阶之第七阶,秩从五品上。官名,也是官阶名。金朝的教坊官,自从四品始,以下分为二十五阶。从五品上,称景云大夫。见《金史·百官一》,参看“教坊”条。

  • 乞万真

    官名。北魏置。《南齐书·魏虏传》:“通事人为乞万真。” 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

  • 总营造司

    海关工务部的长官。见“工务部”。

  • 云南司

    官署名。即“云南清吏司”。

  • 寮属

    所属官吏。晋代傅玄《傅子》:“(刘表)大会寮属数百人,陈兵见(韩)嵩。”寮属,也写作僚属。

  • 旅骑尉

    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吏部别置散官八尉之一,从八品。炀帝大业三年(607)罢。武散官名。隋开皇中置,秩从八品下。

  • 折兰王

    西域折兰国国王。《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去病)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

  • 左校署丞

    官名。即左校丞。

  • 堂子尉

    官名。清朝礼部属官。掌堂子之管钥、守卫、值宿之事。额设八人,七品二人,八品六人,均以满员充任。遇有缺员则由吏部牒八旗选送补授。官名。堂子为清代皇帝祭神之所,在北京长安左门外,相传为取古代明堂会祀群神之

  • 右武伯

    “右武伯中大夫”的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