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节镇

节镇

指置节度使之州、道。唐初,仅置于边地,玄宗开元(713—741)中凡八节度使:碛西、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幽州、剑南、岭南; 其后更增加兼改名号,大者连州数十,小者犹兼三四,父死子继,世称藩镇。五代犹甚。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罢其领支郡,唯领本州府,遂地方行政机构,多称某某军,唯孟州称河阳三城、襄阳府称山南东道、太原府称河东、凤翔称凤翔、扬州称淮南、江陵府称荆南、成都府称剑南西川、潼川府称剑南东川、兴元府称山南西道; 南宋诸州升改节镇凡十有二,诸将勋名有兼两镇、三镇者。辽朝如唐制,置节度使,另有军名,称某州某军节度使,又有某州某军节度副使、同知节度使事、行军司马、军事判官、掌书记、衙官等。金朝大州置,另有军名; 蒲与、恤品、曷苏馆、胡里改等路置,无军名; 领以节度使一员,并有同知节度使、副使、节度判官、观察判官等各一员。


指节度使。《宋史·王彦超传》:“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明世宗嘉靖年间设巡抚总督为地方长官,亦称节镇。明代张居正《张文忠集·书牍四·答总宪季石塘》:“公正直清亮,人伦冠冕,淹处节镇,未允物情,旦夕当别有处分。”

猜你喜欢

  • 郡学祭酒

    学官名。晋置,见《晋书·虞溥传》,选学师中年高有德者充任。

  • 本章

    泛指臣工向皇帝报告事务的文书,如题本、奏本、奏折等。

  • 帅甸

    官名。春秋时宋国置。一说为公邑大夫,一说为甸师,一说为帅甸役徒卒之官。《左传·文公十六年》: “宋昭公将田孟诸,未至,夫人王姬使帅甸攻而杀之。”杨伯峻注: “帅甸为官名,有三解。孔(颖达)疏云: ‘《

  • 炮队科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军学司所属七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宣统三年 (1911) 改隶军学处。掌拟炮队教育、训练、校阅之计划,审订炮队操法,核议炮队应用军械器具,考察学堂成绩。置科长、科员

  • 拱卫直都指挥使

    官名。元朝设此官,从四品;掌控鹤六百余户,及仪卫等事。其属官有钤辖、提控案牍等。见《元史·百官一·拱卫直都指挥使司》。

  • 征讨大都督

    官名。东晋置,掌外出征伐统军之任,名位在征讨都督之上。十六国汉亦置。见《晋书·简文三子传》、《刘元海载记》。

  • 右金吾卫将军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右候卫为右金吾卫,置二员,从三品,佐大将军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神宗元丰(

  • 判录司

    官署名。明朝掌管京师官吏薪俸、文移、勘合的机构。洪武十三年(1380)始置。设判录一人,正七品,副判二人,从七品。后改判录为司正,副判为左、右司副。十八年,罢。

  • 市工务局

    市政府的属局之一。国民党政府设置,以局长为主官。掌理公共房屋、公共体育场、公共墓地的设计、监修及公园的建筑管理事项,市民建筑的指导取缔事项,道路桥梁沟渠堤岸及其他土木工程设计建筑事项,车辆的登记检验事

  • 铁冶所大使

    官名。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初置铁冶所,共十三所,分属于所在府州,每所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初时大使秩正八品,副使秩正九品,后均改为未入流。清代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