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编译馆

编译馆

教育部直属机构。北洋政府设置,依照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五月六日公布的《教育部编译馆规程》规定,编译馆的主要职掌为:一、撰述高深书籍;二、译述学术的专门名著;三、审查教材、教具和科学器械。设馆长一人,常任编译员十二人,特约编译员若干人。同年七月一日公布《教育部编译馆办事细则》,规定本馆分置本国语文、外国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美术工艺、农林职业八股,各股设主任一人为主官。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置国立编译馆,为编译教学用书的机关。设馆长一人,专任编审二十人,编审员十五人,特约编审十五人,致力于各科名词的审定,同时编审中小学教科用书。至于大学用书,则另有大学用书编辑委员会办理。

猜你喜欢

  • 调补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参见“调授”。

  • 右御

    官名。掌君王饮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右御、冶工言王曰: ‘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之斋。’”陈奇猷注: “右御当系典饮食之官。”

  • 穿红近侍

    官名。明朝宦官名目。参见“衙前近侍”。

  • 昆脚皆头

    官名。刑部比部司郎官别称。洪迈《容斋四笔》卷一五《官称别名》: “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比部(郎)为比盘,又曰昆脚皆头”。

  • 太子副司仓

    官名。金朝置,属宫师府。位在太子司仓之下。掌仓廪出纳薪炭等事。秩从九品。

  • 破鲜卑中郎将

    官名,汉置,位低于将军,同于校尉,俸比二千石,掌屯卫兵,主征伐。《后汉书·孝灵帝纪》:“八月,遣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出云中,使匈奴中郎将臧旻与南单于出雁门,护乌桓校尉夏育出高柳,并伐鲜卑。”

  • 京府

    宋朝三京与开封府合称。参见“三京牧”。

  • 添倅

    通判别称。

  • 学政使

    官名。提督学政的别称,又称学台。见“提督学政”条。

  • 郡督军

    州分职吏名。汉末诸州有置郡督军者,其职在部督属郡。《三国志·魏书·高堂隆传》记“泰山太守薛悌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对于太守任命属吏,提出异议与之争论,显然是部督者的身份,似应为州吏而非为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