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练兵处

练兵处

官署名。清末中央军事管理机构。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掌划一全国军制,督练新军诸事宜。置总理练兵事务大臣一人,会办练兵大臣一人,襄办练兵大臣一人,特简王大臣兼充。下设提调一人。辖军队、军令、军学三司,各置正、副使一人。三十二年,并入陆军部。


官署名。清末置,掌统一军制编练全国军队。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五月始以上谕命户部右侍郎铁良会同袁世凯办理京旗练兵事宜,次年十月改设总理练兵事务大臣及会办练兵大臣、襄办练兵大臣。据《清缙绅全书》记载,练兵处设有提调一人;军政、军令、军学三司,各有正使一人,副使一人,及委员十八人。军政司分考工、法律、医务、粮饷、器械五科,军令司分运筹、向导、测绘、储材四科,军学司分训练教育、编译、水师三科。直辖机构有督练公所,设于各省。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十一月,练兵处曾与兵部会衔奏定新军官制。次年九月改革官制,练兵处并入陆军部。

猜你喜欢

  • 昭玄寺大统

    官名。见“昭玄寺”。

  • 宣抚司

    官署名。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始于秦州置川陕京西湖北路宣抚处置使司,简称宣抚司,以张浚为宣抚处置使,许以便宜行事,询访民间疾苦。绍兴元年(1131),以淮南守臣多阙,又于淮南置司。二年,又于扬

  • 督理街道厅

    官署名。参见“督理街道衙门”。

  • 大司徒

    官名。①相传为周天子执政三官之一。《礼记·王制》: “百官各以其成,质以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②春秋战国置。宋国为六卿之一,执国政。鲁国亦称大左司徒。《鲁大左司徒元鼎铭》

  • 南面边防官

    辽朝职官类名。属南面官,大多设于与宋交界处,为防宋而设。如易州飞狐招安使司、兵马司、招抚司,西南面招安使司,五州都总管府,山后五州都管司,五州制置使司,三州处置使司,霸州处置使司等。

  • 典服

    ① 官名。唐朝太子左春坊内直局置,员十二至三十人。掌服饰伞扇。②官署名。明朝东宫典服局及王府典服所简称。杂任职名。唐于左春坊内直局置,员额十二人,掌东宫衣服。

  • 天海关佐将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掌天津海关事务。敛天安梁凤超曾任天海关正佐将,另有副佐将萧某。参见“佐将”。

  • 省考核委员会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直属于省政府。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六月二十五日国民政府公布《党政工作考核办法》,规定“各级机关为实施考核,得于本机关内组织考核机构,以不增加人员、经费为原则。”各省政府

  • 技术部员

    官类名。辛亥革命后中央各部中某些部由于工作的需要特设专门技术官,称为技术部员。因其资历、地位和职权的不同,又分做技监、技正、技士三等。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技术官设置情况不详,北洋政府成立后,定技监为简任官

  • 资善堂翊善

    见“资善堂”。官名。宋置,见“资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