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类省试

类省试

宋朝贡举考试名。简称“类试”。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因战乱举人难赴省试,遂命各路提刑司选官于转运司所在州府举行类省试,每十四人取一。绍兴五年(1135),恢复省试,唯四川仍行类试。七年,由宣抚司移试于制置司。类省试合格者,直接参加殿试。


简称类试,宋代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驻跸扬州,时方用武,念士人不能至行在,遂诏诸路提刑司选官于转运使所在的州府举行变通的省试——类省试,每十四人取一人。绍兴五年 (公元1135年)恢复省试,唯川、陕路远道阻,命宣抚使进行类试,七年(公元1137年)由宣抚司移试于制置司。类省试合格者可直接参加殿试。

猜你喜欢

  • 善政司

    见“管领本位下怯怜口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都总管府”。

  • 捉曹主簿

    官名。十六国西凉置。阿斯塔那一号墓出土文书九《捉曹残文书》: “捉曹主簿仙。”(《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

  • 内坊帅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五品。

  • 右都水使者

    官名。北魏、北齐置。《魏书·范绍传》: “转右都水使者。”详见“都水使者”。

  • 咨报

    官府文书名。又作咨报。唐末、五代及宋朝,翰林学士院有事通知三省及枢密院则用之,而不用申状。

  • 考功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考功侍郎置,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 改置考功郎中。官名。隋初吏部考功司的主官为考功侍郎,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称考功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加中字,

  • 荐削

    即“举状”。

  • 视学官

    官名。简称“视学”。清末巡视各地学务之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属学部者十二人,正五品,专任巡视京外学务。属地方者,每省六人,正六品,承提学使之命令,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每县设一人,兼充学

  • 奚官局

    官署名。隋朝内侍省置,有令、丞各二员; 炀帝大企三年(607)改为署,隶长秋监,参用士人。唐朝复为局,仍隶内侍省(监),置令、丞各二员。掌宫内奚隶、工役、宫官之品及宫人病、丧之事。另有典事、药童等。官

  • 知四方馆事

    官名。宋置,见“四方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