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不领人庶长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二不领民庶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六品。
官名。北齐置。原称第二不领民庶长,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视六品。
宋朝枢密直学士及龙图、天章诸阁学士统称。
官名。清代于吏、户、礼、兵四部各设管理部务一人,以王大臣充任,地位在各部尚书之上。
满语官名。汉译为“郎中”。
官署名。清末新设的中央机构之一,系管理陆军军政之总机构。光绪三十二年 (1906),改兵部设,并将练兵处、太仆寺并入。掌全国陆军行政事宜,统辖京外陆军及旗、绿各营,稽颁营制饷章,审办一切关系陆军的重大
官名。清末置,左右各一人,为理藩部的副长官。见“理藩部”。
明朝建国前,朱元璋所置掌管刑狱之官。吴元年(1367)置,一人,正三品。洪武元年(1368)革。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总诸路群牧、马牛群之事。官署名。辽置,掌群牧之事,属北面群牧官。设总典群牧部籍使、群牧都林牙等职。
官名。北魏始于诸王府置祭酒,隋诸王府与唐亲王府均置东西閤祭酒。唐制员额各一人,秩从七品上,掌礼贤良,导宾客。
又译拽刺、移剌。契丹语,意为“壮士”、“勇士”。辽有拽剌军。又置旗鼓曳剌,护卫皇帝仪仗旗鼓。军中设拽剌司,掌边防侦候、传报军情。著帐局亦设拽剌官。金为枢密院、招讨司属官,司侦候与传送军情。架阁库曳剌为
给事中、中书舍人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