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童子科

童子科

选举制度。唐朝始设,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卷诵文十,全通者授官,通七者授出身。应试者由本贯申送礼部,同明经举人之例,考试讫奏闻。宋朝沿置,十五岁以下能通经赋诗者,州举送朝廷,先由国子监验,继由中书复试,合格者再由皇帝亲试,所赐出身及授给官职皆临时裁决。仁宗时一度罢,后复。南宋因之。初无定格,孝宗淳熙八年(1181),始分合格者为三等,上等与推恩,中等免文解两次,下等免文解一次。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定制岁取三人。度宗咸淳三年(1267)废。金朝亦设,凡士庶子年十三以下,能诵二大经、三小经,又诵《论语》诸子及五千字以上,府试十五题通十三以上,会试三场四十五题通四十一以上,为中选。殿试合格,赐出身,给钱粟官舍,肄业太学。


科举常科科目之一。秦有童子仕,汉有学童试,并以待童子之俊异者。唐亦设童子科,凡童子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诵文十道全通者,予官;通七者,予出身。五代沿唐制或置或罢。宋制,凡十五岁以下儿童,能通经作诗赋,由州申报朝廷,经国子监验迄,送中书复试,合格者再由皇帝亲试,使应试儿童诵书、习射或诵御制诗文,临时决定赐予出身或授官。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始将合格者分为三等。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 定制, 每年春季集中京城选试,录取员额为三名。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罢废。

猜你喜欢

  • 民部司

    官署名。见“户部司”。

  • 酒正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酒正中士佐官,员四人,正一命。

  • 太子常从

    官名。三国魏置,六品。亦省称为常从。官名,也省称常从,三国魏置,六品,为太子的侍从官。

  • 王府引礼舍人

    官名。明代王府长史司所属有引礼舍人,员额三人,后裁去二人,掌按对宾客,赞相威仪。

  • 酋大

    魏晋南北朝时山胡、羌等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晋书·刘曜载记》: “先是,上郡氏、羌十余万落保崄不降,酋大虚除权渠自号秦王。”

  • 驼牛令

    官名。北齐置。见“驼牛署”。

  • 高品

    即“内侍高品”。

  • 总统

    官名。①元朝僧官。掌理佛教事务。世祖时,设总统所管领各地佛教之事。武宗至大四年(1311)二月,罢总统所,僧人诉讼统归有司。② 清朝八旗军制中属禁卫军各营之长官。如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火器营、

  • 招练道

    官名。明朝于山东省间设。为本省布、按两司佐官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专理招练兵勇之事。专职道员名。明代于山东间设招练道,招练士兵,以按察司副使或佥事任其事。清代废。

  • 分差粮料院

    官署名。南宋于太平州、镇江、建康府、利州、鄂州等处置,各设监官一人,掌各地粮料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