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秀才

秀才

本意指优秀人才。汉武帝始定为选举科目。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三国魏州举秀才,郡举孝廉。晋朝沿之。东晋时以学校陵迟,秀才、孝廉一度不策试。通常扬州岁举二人,诸州举一人,或三岁一人,随州大小,并对策问。南北朝略同。时秀才之选最为重要,多以此出任要职; 因由州郡国中正把持选举,故所举多世家豪族。隋、唐沿用,为举士科目。唐朝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粗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第。上上第正八品上,上中第正八品下,上下第从八品上,中上第从八品下。高宗永徽二年 (651)罢。宋朝凡读书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朝亦为荐举之一种。洪武十五年(1382),举秀才有数千人之多。被举者多受重用,每任命为地方或中央大吏。在荐举科目中最为显要。亦作为科目中生员之俗称。清朝亦然。


秀才本义是才能优异。汉朝作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为避光武皇帝刘秀讳,改称茂才。后世多沿置,唐初尚有秀才科,后渐渐变为一般儒生的通称,宋朝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初曾举秀才几十名任知府。后来专指府州县在校生员。

猜你喜欢

  • 承议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置,员三十人,正六品,据事大小出使。唐朝沿置,为正六品下文散官,郡公出身者由此叙阶。宋初为正六品下文散官。太宗太平兴国元年 (976),以避讳改承直郎。神宗元丰三年 (

  • 四镇将军

    四位将军的合称,即镇东将军、镇西将军、镇南将军、镇北将军。凡将军皆掌征伐。汉魏等置。见《通典·职官十一·四镇将军》。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将军的合称。东汉末与三国时设置。镇东将军,东汉末曹操曾为之;

  • 三十六郡

    秦初行政区划。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分全境为三十六郡 (包括相当于郡而不称郡的内史):内史(治理京畿附近地区,治所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汉书·地理志》说:“京

  • 诸行宫都部署院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总诸行宫契丹汉人之事。道宗清宁元年(1055),“诏部署院,有事机密即奏,其投谤讪书,辄受及读者并弃市。”《辽史·道宗纪一》置都部署、知事、副部署、判官等职。官署名。辽置,属北

  • 翊府中郎将

    官名。① 唐朝十二卫所领翊卫府长官,各置一员,正四品下,领本府之属以宿卫,而总其府事。②唐朝太子左右卫率府所领翊府长官,各置一员,从四品上,领本府之属以宿卫,而总其府事,高宗永徽三年(652)改为旅贲

  • 献曹

    官署名。职掌不详。汉《巴郡太守张纳碑》有献曹史。

  • 锦衣卫中所指挥使

    官名。明制于锦衣卫置中左右前后五所,各以指挥使为主官,各所又分领銮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班剑、斧钺、戈戟、弓矢、驯马十司,统领校尉,掌卤簿仪仗及直驾拿人直宿等事。

  • 小伯

    官名。西周设置,见《尚书·立政》,是管理卿、大夫采邑的官。

  • 左大将

    官名。匈奴及西域乌孙国置。见《汉书·西域传》、《匈奴传》官名,汉时匈奴和乌孙国都置,掌军事。《汉书·匈奴传上》:“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汉书·西域传下

  • 铁官丞

    官名。西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均置,员各一人,为铁官长副贰。东汉省。官名,汉置,为铁官令或铁官长之副,佐令或长掌铸造。见《后汉书·百官志五·边县》。参看“铁官”、“铁官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