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祠祭署奉祀

祠祭署奉祀

官名。清朝在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帝王庙各设祠祭署奉祀,掌管守神库,巡视洒扫。奉祀下有祀丞等。官秩为从七品和从八品。参看《清史稿·职官志二、六》。


官名。明清太常寺所属。明代于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置祠祭署,每署有奉祀一人,从七品,祀丞二人,从八品。清则于太常寺总设一祠祭署,由汉寺丞管理,掌各坛庙祭祀事宜,并辖祭祀科。于天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各置祠祭署奉祀,掌典守神库、巡视洒扫,亦有祀丞,品秩与明同。

猜你喜欢

  • 鼓吹丞

    官名。两晋南北朝至唐为鼓吹署次官。隋朝正九品,唐朝从八品下,皆置二员。辽朝为南面朝官。参见“鼓吹署”。

  • 鸿胪寺右少卿

    官名。明朝鸿胪寺置,一人,从五品。详见“鸿胪寺左少卿”条。

  • 试俸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乃官吏升转资格之一。凡任京官郎中以下,小京官以上之职,外官道府以下,佐杂等官以上之职者,均需试俸二年、三年、五年,方能升转。康熙中定捐纳官试俸之制,乾隆中定满、汉捐纳及议叙升补等官

  • 官位

    官员的职位。《史记·日者列传》:“才贤不为,是不忠也,才不贤而托官位,利上奉,妨贤者处,是窃位也。”

  • 宣力武臣

    功臣封号。明朝置。武臣因功封公、侯、伯爵者,如特奉圣旨,可得封。

  • 森约

    唐古特官。清分设于前后藏,为达赖与班禅宫中之官,设于前藏者,随侍达赖之起居,隶于森本堪布;设于后藏者,随侍班禅,隶于森琫堪布。民国时期沿置。

  • 门卒

    把守门口的人,即门役,属门亭长。《汉书·韩延寿传》:“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 副盟长

    官名。清朝蒙古各盟副长官。清于内、外蒙古及青海蒙古各部实行“盟旗制”,每盟设一人。佐盟长掌理一盟之政事,督同札萨克办理旗下之大事。

  • 单于

    匈奴的国君称单于。《后汉书·光武帝纪》:“(二十四年)冬十月,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于是分为南北匈奴。”《汉书·匈奴传》说:“单于姓挛鞮氏……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

  • 秋官正

    官名。唐肃宗乾元 (758—760) 中始置,员一人,正五品上,隶秘书省司天台,掌司四时及其方之变异,遇元日、冬日、朔望朝会及大礼,奏其方事。宋初沿置,隶司天监,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