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礼部员外郎

礼部员外郎

官名。隋高祖开皇六年(586)始置,为尚书省礼部头司礼部司次官,佐司之长官礼部侍郎掌司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称仪曹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 (620)复旧称。置一员,从六品上,佐礼部郎中掌礼部司事。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称司礼员外郎,咸亨元年 (670)复旧。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改称春官员外郎,中宗神龙元年 (705)复旧。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六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始有实际职掌,作为礼部之佐贰官,参领本部事务,降为正七品。辽朝亦设,圣宗开泰五年 (1016),王景运任此职,其制不详。金朝设一员,从六品; 元朝设二员,从六品。均同宋制,参领本部事务。明、清于礼部所属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设员外郎,为各司之副长官,分别冠以各司之名号。明制,每司设一员,从五品。清朝每司员额不等,四司共十二人,分别由宗室一人、满洲八人、蒙古一人、汉二人充任。初制正四品,顺治十六年 (1659) 改正五品,康熙九年 (1670) 定从五品。此外,礼部铸印局尚设员外郎一人。宣统三年 (1911),礼部改为典礼院,遂废。


官名,唐宋皆置,为礼部郎中的佐官,掌礼乐、学校、衣冠、符节、表疏、图书、册命、祥瑞、铺设、贡举及百官宫人丧葬赠赙之数等。见《新唐书·百官志》,《宋史·职官三》。

猜你喜欢

  • 七军

    哀帝以前晋代禁卫军的合称。七军的名称是左卫、右卫、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与骁骑军,皆有将军,而以中领军总统之。

  • 中典牧都尉

    官名。西晋置。与左、右典牧都尉同属太仆,掌管马、牛的牧养。六品。

  • 内尚方丞

    官名。隋朝太府寺内尚方署次官,置四员,正九品;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隶少府监。唐朝改中尚方丞,置二员,从八品下; 武则天垂拱元年 (685)去方字为中尚丞。参见“内尚方署”。

  • 体仁阁大学士

    清朝大学士衔名之一。乾隆十三年(1798) 始设。清代内阁大学士官称之一。见“内阁大学士”。

  • 右军巡判官

    见“军巡使”。

  • 监军道

    官名。明朝于各省设,不常置。为各省布政使佐官左右参政、参议的分道之职,以监督武职,整理文书,商榷机密,参谋军务。专职道员名。明代常因事以按察司副使或佥事监军,称为监军道,事已则罢。

  • 北道行军都统所

    官署名。辽朝为伐西夏而设。兴宗重熙十八年 (1049),有北道行军都统耶律敌鲁古。

  • 都孔目官

    吏名。①五代州府属吏。宋朝临安府所领九县各置一员,位点检文字下、副孔目官上。②宋期三司三部各置一员,分掌诸案事,任满三年无遗缺则出西头供奉官; 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随司而废。③金朝都转

  • 南郊家事库

    官署名。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置,掌南郊皇帝所用器物,以玉津园官兼领。仁宗嘉祐八年(1063),别差监官,下置手分、库子。官库名。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置,掌皇帝祭天时需用的祭器、什物。

  • 寺主

    僧官名。各佛教寺院皆置,主持寺务。与上坐、都维那合称寺院三纲。东汉时白马寺以知事主寺务,东晋以后始称寺主。北魏僧令曾为嵩高闲居寺主。宋朝徽宗政和三年 (1113) 禁僧、尼称寺主、院主、庵主等,后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