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即视、察。周朝天子或大臣巡察方国及边陲地区之谓。《太保玉戈铭》: “王在丰,命太保省南国。”《周易 ·观》: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汉朝又有省录尚书事,指主管尚书台之事。②天子遣使臣对诸侯臣子进行聘问之谓。《周礼·秋官·小行人》: “存、 、 省, 聘问臣之礼也。 ”③指皇宫禁地。《汉书·昭帝纪》: “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共养省中。”省中本称禁中,门阁有禁,非侍御之臣不得妄入,后因孝元皇后父名禁,故改称以避之。后世因之。① 官署通称。两晋南北朝有尚书、中书、门下、集书、散骑、秘书、著作等省,多设于禁中,故名。后世有门下、中书、尚书、秘书、殿中等省,或设宫外,然仍沿旧称。


1、官署名。汉制,总群臣而听政为省,治公务之所为寺。尚书、中书、门下各官署皆设在禁中,因称为省。沿用既久,遂以省为官署名称。《新唐书·百官一》:“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

2、行政区域名。元朝各路设行中书省,简称“”或“行省”。明朝改行省为布政使司,仍称“”。清沿袭明制。见清朝赵翼著《陔余丛考·省》。

猜你喜欢

  • 武胜总管

    将官名,金朝置。为军中主将或主帅,掌领兵征伐。武胜总管,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见《金史·百官一》。

  • 掌窌

    官名,掌管仓廪。《荀子·议兵》:“若是,则必发夫掌窌之粟以食之。”也有人认为窌是“稟”字之误。稟,禀字的古写。

  • 处守

    留守代理政务。《孟子·告子下》:“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焦循注:“任,薛之同姓小国也。季任,任君季弟也。任君朝会于邻国,季任为之居守其国也。”

  • 左关将军

    将军名号,又称五威左关将军,王莽置。掌镇守函谷关,东挡郑卫,扬威于左。见《汉书·王莽传》。

  • 详定使司

    即“四方献言详定使司”。官署名。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七月,置四方献言详定使司,秩正三品。掌考四方陈言择其善者上达于皇帝。设详定使二人,正三品;副使二人,正四品;掌书记二人,正七品。由中书官提

  • 守中书令

    官名。官阶低于官职加“守”字。辽朝守中书令为加给官员的尊称,非实任。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真金封燕王,守中书令。至元十年 (1273)立为皇太子,仍兼中书令,去“守”字。

  • 东阁大学士

    明、清大学士衔名之一。参见“殿阁大学士”。官名。明朝置。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凡上之达下,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皆审署申覆而修画,平允乃行之。凡车驾郊祀、巡

  • 都官府

    官署名,即中都官府,泛指京师诸官府。见《后汉书·孝和帝纪·七年四月》注。

  • 大右弼

    官名。北周宣帝大成元年(579)正月置,为四辅官之一,是主要执政大臣,以申国公李穆任此。官名。北周设置,员额一人,备顾问参议,为四辅之一。《周书·宣帝纪》:“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春正月癸巳,初置四

  • 百篇举

    贡举科目名。唐朝设,应试者一日内撰诗百篇即中选。宋朝有求试者即命试。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皇帝亲试求试士人,仅成数十首,为激励后学,仍赐及第。真宗景德三年(1006)废。